低碳环保的理念,已经成为当下中国人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有着“中国首席低碳住宅示范小区”之称的呼和佳地住宅小区,就是成功地把低碳环保理念渗透到小区内的每个角落。仅以太阳能综合利用为例,呼和佳地住宅小区就是一个值得借鉴和深入研究的鲜活样本。
决心打造低碳住宅社区
范玫子是一名有着深厚文化修养的女士,很健谈。作为呼和佳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呼和佳地公司)的董事长,她与朋友们聊天时说得最多的就是有关低碳、环保方面的话题,很少谈及如何卖楼挣钱的事情。搞房地产的范玫子嘴上总是挂着低碳、环保,这似乎有些不务正业。不过,只要你走进呼和佳地住宅小区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聪明的范玫子已经不动声色地把低碳、环保的理念与建筑融为了一体。
那么,范玫子为啥下定决心要在内蒙古的建筑领域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呢?这还得从当前的建筑业现状说起。有统计数据称,我国每年的建筑能耗总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7.45%,每平方米的采暖能耗就约为发达国家的3倍。截至目前,我国城乡既有建筑面积达430多亿平方米,而能够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左右,即使是新建筑,也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
2012年发布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积极发展绿色建筑的意见》中指出,到“十二五”期末,要建立健全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监管评价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形成完备的绿色建筑发展推广机制;政府投资项目要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使用,城市新区建设、新批开发区建设要全部满足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建造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绿色建筑群(城、镇)。
范玫子与有关部门合作正在打造的“低碳住宅示范小区”,就是要摸索出一个低碳环保的住宅社区样本,供更多的开发商来借鉴。呼和佳地三期建筑总面积27万平方米,由35幢形态各异的联拼低层洋房组成——如此规模的低碳生态社区,在国内也实属罕见。对于低碳住宅小区的建设,国家有关部门有着近乎于苛刻的衡量标准。对于低碳社区建设者来说,不仅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还要对低碳环保的概念具有深刻的认知。
范玫子和丈夫李京陆曾经是山西地产界赫赫有名的人物。2003年,范玫子的丈夫李京陆毅然放弃了在山西令众多开发商羡慕的地产生意,来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开始了近乎疯狂的企业固沙固碳减排实验。在丈夫的感召下,范玫子也来到呼和浩特安营扎寨,力图将低碳环保的概念渗透到呼和浩特地区的建筑领域。
在范玫子看来,低碳住宅的建设并非完全运用高科技手段来完成,先人们在建筑方面留下的宝贵财富更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低碳住宅社区应该是一个在物质与精神方面都是特别阳光的,无污染的生活家园。
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从1615年法国工程师所罗门*德*考克斯发明了第一台利用太阳能加热空气膨胀做功而抽水的机器开始,人类将太阳能作为一种能源和动力直接加以利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对它的研究利用起步较晚。但由于太阳能具有的多种优势,加上国家的扶持政策,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太阳能产业链,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范玫子看来,在建筑领域对于太阳能的应用,不能只是太阳能板和建筑的简单“相加”。这是因为,过多的使用太阳能板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当有人建议在小区内安装太阳能路灯时,范玫子经过认真思考并听取了专家的建议后,放弃了这一方案。范玫子认为,仅仅为了小区内的照明,就不计成本地大量安装价格昂贵的太阳能路灯,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范玫子的这一做法也正好暗合亚洲人居环境协会副主席、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长开彦的观点。今年8月18日,开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的房地产仍然停留在粗放型开发阶段,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社区环境与国外都存在差距。目前国内房地产项目往往强调“面子”工程,关注外立面的豪华,景观树木品种的优良等,反而忽略了社区本身的功能性。全面提高社区的居住标准,在注重“面子”的同时也要注重“里子”,这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趋势,这一方面需要政策引导,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观念转变。
在建设低碳住宅小区的过程中,范玫子和她的建设团队始终坚持尽量运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范玫子说“多花钱,并不一定会得到最好的效果。只要具有足够的智慧,有时候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也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比如,我们的地下车库在通风采光方面,就是从蒙古包的构造中得到了非常大的启迪。其实,我们的祖先在建筑领域早已经积累了很多环保节能的宝贵财富,只是后人没有进行充分的继承和开发利用而已。”
巧妙设计解决采光问题
连日来,记者在呼和浩特市走访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地下停车场,发现这些地下停车场均采用传统供电方式进行照明。这些地下停车场内都是昼夜不息点着“长明灯”。一旦停电,即便是在白天,地下停车场内也会变得漆黑一片。此外,由于这些地下停车场内通风不畅,空气也异常混浊。
在建设呼和佳地低碳住宅示范小区之初,呼和佳地公司就对地下车库的采光通风问题进行了反复论证。当时,有人提出在地面安装多个太阳能发电设备来解决地下车库的照明问题,但未被范玫子所采纳。
后来,又有人提出何不效仿蒙古包的采光通风办法来解决这一难题呢?这一提议立刻让范玫子眼前一亮。众所周知,蒙古族牧民们在大草原上居住的蒙古包,包顶上都有一个朝天的圆形窗口。这个小小的天窗有效地解决了蒙古包内的采光和通风问题。于是,范玫子的建设团队经过一番精心研究设计之后,就在地下车库的水泥顶棚上设置了多个采光井。在白天,阳光还可以直接通过这些采光井射入地下车库,对于阳光无法进入的一些死角,则采取光伏发电的办法予以弥补。只有到了晚间采光井失去作用的时候,这里的地下车库才会点燃传统的照明灯。此外,这些采光井还解决了地下车库的通风问题。
几天前,当记者跟随范玫子来到呼和佳地低碳住宅示范小区内的地下车库时,在车库内虽然没有点燃一盏灯,可里面依旧特别明亮。等记者走出地下车库来到地面时,又发现那些采光井已经被建筑师们巧妙地隐藏在了花草从中。每个采光井上面,还安装了透明的采光罩,以防止漏雨和小孩不慎落井。据粗略统计,呼和佳地小区内2600平方米的地下车库,每年可以节省耗电量约1万多度。
当前,许多开发商在建设商品住宅小区时,对地下基础部分都进行了填埋处理。而呼和佳地对一些建筑的地下基础部分则进行了下沉式庭院设计,其特点是在正负零的基础上下跃一层,同时又根据日照角度开辟6米进深的大面积地下庭院。在地下庭院上空又做了能够遥控开关的阳光幕墙顶棚,它可吸收红外线,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降低室内温度。这样一来,地下一层借助外庭院的阳光,室内可以完全直接采光,完全通透,解决了传统地下负一层阴潮的弊病。就相当于地上一层,可以做客厅或卧室使用。跟一览无余的平层庭院设计相比,这种隐于内的庭院含而不露,别有一番韵味。
活好这辈子想着下辈子
太阳能作为当前最成熟、最便利、最有效的节能建筑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低碳节能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专家指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用1%的建筑成本弥补10%的建筑能耗,既达到了节能减排,又能够实现能源自给,有效的改善了城市温室效应引起生活质量每况愈下的现状。在建筑领域,对太阳能综合利用体现在光热系统、光伏系统、光导系统三方面。在建设呼和佳地低碳住宅示范小区的过程中,范玫子的建设团队在太阳能综合利用方面,首先尽量采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问题。如果所有最简单的办法都无法解决问题了,就采用当前市场上最先进最成熟的太阳能设备。
在呼和佳地住宅区采用的热管式太阳能热水器,用于解决住户们的洗澡问题。热管式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真空集热管所获得的热能迅速传递到水箱中,直接与自来水系统连接,承压使用,自动运行。由于热导管传热工质采用无机元素配置,即使管壁温度≥300℃,也不会“爆管”。热导管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在-40℃低温状态下也不会“冻裂”。水箱的热水夏天在280摄氏度,冬天140摄氏度,保证生活热水温度在55~60摄氏度。每户有一个分水箱,大面积户型的是200升,小面积户型的是100升;室内水温可通过混水阀进行调节。水箱上设有热量分户计量表,以便控制热水的使用量,避免浪费。
呼和佳地三期建筑都是根据呼和浩特市的日照角度,并且精细计算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每个小时的温度、湿度、风力,还有太阳辐射的强度之后,设计出房屋座向偏东南9度和南北向开窗率。
此外,呼和佳地一些建筑的斜屋顶上采用老虎窗直接采光并实现了空气对流。老虎窗能在大范围内接受阳光,采光深度大而均匀;同时提供广阔清晰的视野,使室内空间感觉宽阔、明亮、高雅,生动靓丽,还能享受夜晚星象,增添情趣。
范玫子说:“我们在做这个低碳项目时,本着能直接利用就直接利用,能一次性投入日后能够节省的就一次性投入,能运用高科技手法达到减排目就运用高科技这样的理念来操作。对于太阳能的利用即是如此。当前也有些人玩概念、弄玄虚,无非是想向政府请款。如果生态住宅要投入更大的资金,用去更大的成本,那反而不生态了。搞低碳住宅项目,作为开发商要倡导节约生态资源,活好这辈子,想着下辈子”。
宜居城市要从低碳社区建起
言实
呼和浩特建城已经400多年了,建城直到现在呼和浩特人一直在追求安居乐业的城,梦想成真了吗?
据最新报道称,今年呼和浩特城市建设总投资881亿元,推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打造精品,希望把呼和浩特市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应从建设一个个宜居的社区开始。探索宜居型社区的规划思路与建设方法,对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出人意料的是,在呼和浩特有一家房企,从2007开始,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宜居建设之路。今年8月份,这家名为“呼和佳地”的房企率先发售低耗能、健康环保、高舒适度的科技住宅,并以低碳生态社区作为推进宜居社区建设的创新路径。其建设理念就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降低碳排放,充分利用新型和再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
从发展目标看,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宜居城市建设的标准要求之一。应该说,低碳生态社区就是一种宜居型社区,宜居体现在低耗能、健康环保,诸如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科技的先进性,在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生活更美好,而不以破坏人类生存的大环境为代价。事实上,低碳生态住宅并不一定高投入,开挖采光井、扩大楼间距、科学设计采光角度,运用生态节能技术,不用花钱,也能实现宜居社区健康安全、方便生活的要求。
对于呼和浩特市而言,建设安居的家、乐业的城,应将低碳生态社区作为发展重点和规划策略,合理选择建筑的能源供应方案,优化各设备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才能向低碳宜居生态化城市转型。因此,呼和佳地的宜居型社区建设显然有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