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郑绍辉教授团队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理论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低成本、易生产且具柔性的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是中国早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持平的碳中和目标的最可靠工具之一,而其一大瓶颈在于有机光伏器件较低的光电转化效率(PCE)。近日,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郑绍辉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的高性能非富勒烯Y6衍生物分子,并基于可靠的密度泛函与含时密度泛...
低成本、易生产且具柔性的高性能有机太阳电池是中国早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吸收量持平的碳中和目标的最可靠工具之一,而其一大瓶颈在于有机光伏器件较低的光电转化效率(PCE)。近日,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郑绍辉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系列的高性能非富勒烯Y6衍生物分子,并基于可靠的密度泛函与含时密度泛...
近日,西湖大学理学院王盼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发展了新型仿生设计水溶性吩嗪类化合物,赋予水系有机液流电池体系优异的稳定性(即极低的电池容量衰减)。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高稳定性水系有机分子结构骨架设计策略,为进一步设计构建高性能水系液流电池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这一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
溶液处理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由于其成本低、重量轻、灵活性强等优点,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通过开发新的光活性给体和受体材料,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PCE)已超过17%。与传统的富勒烯受体相比,非富勒烯受体(NFA)具有低带隙、能级可调、近红外吸收强、平面性好、结晶度可调等优点...
太阳能是绿色环保可持续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新兴产业。利用晶硅等无机半导体的传统光伏发电造价昂贵,科学家便把目光转向有机材料太阳能电池领域。如何实现更高的光电转化效率,设计制备新的有机光电材料,需要弄清楚发电的微观过程。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揭示了高效有机...
地球上的自然光合成生物体通过10亿年以上的进化,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从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体系,可以实现从光能捕获到能量传递、最终到电荷分离的全过程。由此,人们不禁展开想象,能否仿照大自然的造物,用叶绿素造一块太阳能电池?日前,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晓峰课题组与日本立命馆大学、长浜生物科学技...
聚合物太阳电池由p-型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衍生物或非富勒烯n-型有机半导体受体的共混活性层夹在透明导电电极和金属电极之间所组成,具有可溶液加工、质量轻以及可制备成柔性和半透明器件等突出优点,近年来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商业应用需要实现器件的高效率、高稳定性以及...
迄今为止,世界上80%以上的能源是通过燃烧石油、天然气和煤产生的。首先,这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其次,人类在过去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已消耗了经过数百万年形成的全球石油资源可开采储量的一半以上。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的主要目标集中在如何提高太阳能的光电转换效率,却很少有人关注太阳能电池板基...
溶液可加工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具有质量轻、成本低、可采用溶液印刷方法制备柔性大面积电池面板等优势,成为了近年来新能源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由溶液可加工的共轭聚合物或小分子给体与受体共混组成。其中,以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制备的电子受体材料为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发...
记者日前获悉,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科研团队正式进驻惠州学院,正和惠州学院科研团队在电子科学和化学工程两个学系3个项目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包括开发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设计薄膜触点;沉积于碳纳米管表面的金属、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应用;无过渡金属催化体系下芳香醛的绿色合成研究。合作开...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一般由氧化铟锡(ITO)透明正极、金属负极和夹在两电极之间由共轭聚合物给体和富勒烯衍生物受体组成的共混活性层所构成,具有结构和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重量轻、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等突出优点,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使用n-型聚合物取代富勒烯衍生物作受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