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全面集成高效单晶组件制造商隆基绿能日前公布其2016年创纪录的总出货量及营业额,或成为产业增长最快的光伏制造商。
在公布2016年全年财务业绩前,隆基绿能科技公司(原西安隆基硅材料公司),及其太阳能电池与组件产品制造分公司隆基太阳能(原乐叶光伏)进行了一次重大更名,意在将公司传统的单晶硅硅锭与硅片业务及此前收购的电池与组件业务(乐叶光伏,2014)均归至隆基品牌名下,并将母公司业务定位为“绿色能源”业务,从而反应出公司将业务重心转移至产业下游并开始建造光伏电站的决定。
隆基绿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公司在2013年年度营业额的唯一来源是单晶硅组件的销售业绩,总额约为3.3亿美元,但该业务的销售额在2016年则迅速增长至约16.7亿美元,相较于上一年度涨幅高达94%,从而促进整体营业额增长61%。
这种大幅度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在硅锭/硅片领域及电池/组件领域内所进行的激进的产能扩张而导致的,且公司的产能扩张时间与中国境内下游终端市场的增长时间相吻合,下游终端市场的增长最终使得中国市场在2016年内完成了34.54GW的安装量。
截止至目前,公司单晶硅片产品的主要销售业务是面向隆基太阳能的自产业务和其他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商的,同时,所生产的组件产品同样主要被用在公司自有的下游项目上,以及供应给中国市场上其他下游项目开发商。
然而,考虑到隆基绿能的成长,以及所取得的最大规模专门全面集成单晶光伏制造商的地位,其雄心同样依赖于迅速的海外扩张。
其海外扩张包括在高效单晶组件领域内所进行的迅速转型及成功的销售订单,其组件销售额在2016年达到了57亿人民币(约合8.264亿美元),首次超过了总量为50.7亿人民币(约合7.249亿美元)的硅片产品销售额。
隆基绿能同时还公布公司取得了15.47亿人民币(约合2.243亿美元)的净利润,相比2015年增长了197.35%。公司还公布其综合毛利润率为27.48%,相比上一年度增长7.11%。
隆基绿能表示,其组件业务在2016年内的毛利润率为27.2%,而硅片业务为28.16%。看起来,尽管去年产业内的产品平均销售价格下跌了约30%,单隆基绿能的集成专门单晶产品制造业务模式为其赢得了2016年行业内最高的组件产品利润率。
单晶硅硅片出货量在2016年达到15.18亿块(约合6.4GW),其中包括内部自产业务消耗掉的5.29亿块硅片和外部销售的9.89亿块硅片。
2016年公司单晶硅组件产品的总出货量为2340.8MW,其中外部销售产品出货量为1847.45MW。总产品出货量相较于2015年约900MW的数字增长了近98%。
在PV-Tech对2016年领先光伏组件制造商所公布的出货量预期分析中,平均增长附带为30%,而硅基组件超级联盟(SMSL)中的领军企业晶科能源公布其2016年组件产品出货量达到6.65GW,相较于2015年的4.5GW增长了47.5%。晶科能源同时还在过去三年内均保持了相同的增长幅度。
产能扩张
强劲的业绩与出货量增长的背后是隆基绿能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所进行的激进的产能扩张计划,意在满足全球关键市场上所出现的内向高效单晶和单晶PERC太阳能电池的重大转型需求。
隆基绿能2016年年报给出了许多讯息,并且,笔者近期在于马来西亚槟城召开的PV CellTech会议上,与隆基太阳能全球销售与市场营销副总监Richard For、隆基太阳能技术管理副总监宋博士等人进行了会谈,同时隆基太阳能技术市场营销总监方洪斌博士及隆基绿能科技的Tian Xie先生均在会上进行了主题演讲。这些均为Wimbledon提供了关于该公司生产业务和2018年前的技术路线图规划等问题的最新动态。
隆基绿能长期业务规划中的重要一点是对p型单晶硅锭/硅片产能进行持续性的扩张。这不仅对于其内部自产电池与组件的产能扩张来说极为重要,同时对于满足愈来愈多的光伏制造商在向单晶硅和单晶PERC产品进行产能转型时所产生的对于M1和M2规格大面积(156.75mm x 156.75mm)组件需求极为重要。
公司据估在2016年底已经在全球单晶硅片市场上占到了42%的市场份额,总产能约为7.5GW。公司此前在2016年所公布的规划包括在几年内完成的多吉瓦产能,包括配有5GW专门单晶硅硅锭厂区和5GW硅锭硅片综合加工厂的两个主要预留地项目规划,相关项目均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将产能增加至10GW。
公司在2017年内的硅锭与硅片扩张计划也十分令人瞩目。在2016年第四季度内完成了1.5GW硅片产能扩张后,隆基绿能预计将在2017年第一季度内进一步增加1.7GW产能,并计划在第二季度内新增2.2GW。2017年下半年总硅片产能预计将在12GW的范围内。
最初,这些主要扩产计划原打算通过股票、债券和银行借款的方式由公司自行融资,已有部分相关资金已经完成筹措,如位于银川的3GW硅锭硅片工厂是通过多个中国银行的融资完成的。
但是,在2017年1月,公司宣布与天合光能、通威旗下多晶硅业务子公司四川永祥共同成立合资公司,持有并运营一座位于云南省丽江市的5GW单晶硅硅锭生产厂,该工厂此前由隆基绿能规划开发。
隆基绿能在所公布的相关财务文件中表示,公司将持有该规划生产厂60%的所有权,同时天合光能占比25%、四川永祥占股15%。该工厂的预计建造时间超过一年,并计划在2018年开始产能爬坡。
在笔者与隆基太阳能Richard For的交谈当中,很明显地能够感受到在如此重要的硅片项目上进行战略合作,展示出了单晶技术相较于多晶技术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以及产业内各企业间进行进一步合作的必要。
这一合资公司还获得了天合光能作为其终端用户,从而降低了对隆基太阳能对隆基绿能内部需求的依赖程度。随着市场对高效单晶硅片的需求不断增长,该合资企业将能够提早于此前所规划的日前进行新的产能扩张,并为天合光能提供产品供应保障。
“我们认为,中国市场上单晶产品的占有率(与多晶相比较)在2017年可达到35%左右。”Richard For先生表示,“35%的数字并不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以跟上市场供应的增长,事实上,是由于具有相应的供应能力而带来的挑战。单晶硅片供应目前极为短缺。如果单晶硅片的供应得到条,我们认为产业上多晶产品与单晶产品间的比例应各占一半。”
Comtec(卡姆丹克)太阳能同样也在2017年1月公布了其向隆基绿能出售旗下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及部分已安装的生产设备的消息。在此之前,隆基绿能曾在2016年收购了已破产的可再生能源企业SunEdison旗下位于马来西亚的单晶硅片业务。据For先生表示,两处厂区相距不远。
“两处生产设备加起来,我们今年在马来西亚的单晶硅片产能将达到1GW。Comtec的厂区还有很多空间可进行扩张,并将用来升级成公司大面积硅锭和硅片技术生产。”For公司认为先生补充道。
隆基绿能科技的谢天博士PV CellTech会议上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单晶硅硅片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严重的供应短缺,缺口目前估计在8GW左右,并且由于中国市场上对于在“领跑者”项目中对单晶硅组件的使用还将进一步扩大该缺口规模。
谢先生认为,中国市场上单晶硅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将在2017年主要受到单晶硅硅片供应的限制。
但是,单晶硅供应链上的短缺现象并未影响到硅片领域。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对纯度和密度等的要求,中国市场上对于用在高效单晶PERC电池生茶中的高效多晶产品同样存在短缺现象。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来自单晶硅片的需求,中国的多晶硅制造商正不断改善其多晶硅产品质量。我们已经在这一领域内见证了极大的质量改善。”For先生继续表示。“我们预计,新近加入多晶硅制造领域的企业将特别着重关注单晶侧的需求。”
谢先生在PV CellTech会议中的主题演讲中强调,对于质量改善的注重,以及单晶硅硅锭中诸如氧化物等杂质含量的降低,均有助于实现较高的太阳能电池效率,特别是在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中。
在PV CellTech大会期间与隆基绿能的各位代表会面不久,该公司即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其与通威在单晶硅硅锭上的合作,并使用水电能源在乐山市建造一座主要多晶硅工厂,额定产能为5万吨。该工厂一期产能将为2.5万吨,并计划在2018年下半年进行产能爬坡,这就意味着相关项目早在公告之前就已在计划之中了。
事实上,在中国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近期的公告中也可找到对于更高纯度多晶硅的要求,光伏产业目前所经历的朝向p型单晶硅片和电池的转型即要求大全新能源升级其厂房设备,以进一步去除杂质、改善多晶硅产品的质量。
“特别是我们正见证着产业的转型趋势,对于高效单晶硅太阳能组件和太阳能电池需求的不断增长及产能的不断增加。”大全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姚功达在公司近期举行的2016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电话会议中表示,“这一现象导致了对高纯度半导体级别多晶硅的市场需求增长,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中国制造商能够提供。”
电池与组件产能扩张
随着在多晶硅、硅锭与硅片领域内的产能扩张活动得到了多位关键合作伙伴的支持,隆基绿能同样计划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领域内进行产能扩张,其中包括其海外生产业务。
在2016年实现了2.5GW电池产能和5GW组件产能之后,隆基绿能预计将在2017年内在增加1.5GW太阳能电池产能。这其中包括公司对位于台州的额定产能为2GW的单晶PERC电池厂区正在进行的产能扩张,以及在印度建造的5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
隆基绿能位于马来西亚古晋地区的垂直一体化硅锭/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基地中包括约500MW的电池与组件专门产能。
在2017年底,隆基绿能预计可拥有4GW单晶太阳能电池自有产能,以及6.5GW组件组装自有产能。
据方洪斌博士在PV CellTech会议上的演讲内容显示,隆基太阳能在2016年拥有忠狗国内单晶PERC电池产能约800MW,平均电池转化率为21%。这一数字将在2017年扩张至1.4GW,另有位于马拉西亚厂区内的300MW产能,使得公司单晶PERC电池总产能达到约1.7GW。平均太阳能电池转化率预计可在2017年达到21.3%。
截止至2018年底,隆基绿能的单晶PERC电池产能预计可达5GW左右,其中中国国内产能为4.5GW,海外产能为500MW。
公司还预计将向5栅线继续进行转型,以改善电池转换效率和CTM损失,并可为组件增加2W功率,同时,公司还将引入半切电池设计和叠瓦构造技术,以使得单晶组件和单晶PERC组件均能够获得超过5W的功率。
方博士同时还在其演讲中表示,隆基试生产线上的新一代PERC电池效率已达到了21.6%,其中最高曾打到过21.93%。
当然,在组件级别上,隆基绿能已经获得了60块电池290/300Wp的组件性能,并在2017年将目标性能设定在310Wp,并已经向市场展示出了经由TUV Rheinland测试的60块电池单晶PERC组件的316Wp性能。
在72块电池组件的配置中,隆基绿能在单晶PERC组件产品中获得了逼近360Wp的性能,并将2017年的目标是指为超过372Wp。
毫无意外地,隆基绿能在研发领域内的投入极大。据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公司在研发领域内的投资额为5.63亿人民币(yuehe 8170万美元),大幅超出产业内的各家竞争对手。截止至2016年底,公司已在中国境内获得了201项专利。
为满足产业下游的需求,转型至高效单晶产品的光伏制造商数量将持续增长,而隆基绿能已经为自身在未来许多年内在这一领域内成为主导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隆基绿能公布2017年组件出货量预期范围在4.3GW-4.5GW之间,这将进一步巩固其作为硅基组件超级联盟(SMSL)成员及该联盟中唯一一家进行纯粹单晶产品制造商的地位。
对于隆基绿能来说,未来属于纯粹的单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