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里的A股光伏板块,或许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被频频热议。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统计,眼下整个A股光伏板块的总市值已经突破1.5万亿,平均动态市盈率高达到54倍(剔除负值企业)。有光伏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尽管一些正面因素正在发挥积极的影响,但其认为一些龙头企业“当前股价有些泡沫了”。
10月12日,龙头公司隆基股份(601012.SH)股价翻红,继续创造“市值神话”;同样刷新历史的,还有通威股份(600438.SH),总市值逼近1300亿元。
机构扎堆、股价热炒,在A股光伏板块享受资本盛宴之时,质疑声也渐起——当前的光伏板块估值过高了吗?
动力:产品涨价、政策预期、机构扎堆
“光伏玻璃的价格已经涨到了历史高位。”一位长期监测光伏产业链价格的研究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测算,根据其掌握的数据,光伏玻璃最新价格已经比三个月前上涨50%以上。
记者查询PVInfoLink的数据发现,截至10月7日,国内光伏玻璃3.2mm镀膜和2.0mm镀膜的平均报价分别为每平方米37元、28元。其中,3.2mm镀膜的价格环比一周前上涨5.7%。受持续涨价的影响,A股光伏玻璃龙头股福莱特(601865.SH)10月12日再度涨停,今年以来股价涨幅已经接近200%。
光伏玻璃接棒三个月前的多晶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等产品,将“涨价”的话题在光伏产业链延续。
今年,受到头部多晶硅厂生产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多晶硅价格一路上涨。随后,这一上游材料的涨价压力不断向下传导,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纷纷提价。“涨价潮”在二级市场发酵,打开了本轮A股光伏板块股价集体上涨的通道。龙头企业尤其受到热捧,近60个交易日的股价涨幅均超过50%。
尽管如今多晶硅料、硅片、电池片等产品涨价暂止,但多种因素促使光伏玻璃的价格继续上扬。有一线光伏玻璃厂商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虽然刚刚过去的国庆节成交量下滑,但其在订单洽谈时其底气不减。
“产能和供应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寻求稳定的供应是很多企业当前的迫切想法。”该人员表示。
两个月前,隆基股份便通过一笔价值数十亿元的订单,锁住了一笔长单供应——7月31日,该公司下属子公司与南玻集团旗下子公司签订了光伏玻璃采购协议,预估合同不含税总金额约57亿元。
“光伏玻璃目前供需关系偏紧,这是导致涨价的主要原因。”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光伏玻璃的产能投放时间相对较长,一般从产线新建到正式投放需要1年半到2年时间,导致短期需求快速提升而产能供应无法及时跟上。该分析师进一步指出,头部生产企业每年的产能规划都是确定的,不会存在因市场需求提升而快速提高产能的现象。
“不过,目前主要的头部企业毛利率已经很高了,无论是价格还是毛利率都不应该支撑光伏玻璃继续涨价。”该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即便从供需角度分析光伏玻璃涨价还存在理论空间,但考虑到平价上网的大趋势,整个光伏产业链是无法长时间负担更高的价格,因此涨价趋势将告一段落。
产品涨价的“休止符”短期可见,但长期的政策预期正成为支撑整个A股光伏板块股价上涨的另一大动力。
今年9月份后,“‘十四五’规划预计或大幅上调新能源占比”的消息在业内传开,叠加四季度旺季将至,光伏板块“再烧旺火”。
前述新能源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继“十四五”规划的利好预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于近期密集表态将碳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提升到了新高度,这些政策使得光伏行业的中长期成长性得到认可。
事实上,行业和政策的内外结合,让A股光伏板块获得了上涨动力。然而,动力的点燃需要推手,于是机构扎堆出现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以公募基金持仓为例,截至今年中报,22家A股光伏公司获得持仓。这其中,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中环股份(002129.SZ)期末持仓总市值分别为223.38亿元、74.04亿元、30.76亿元,持有基金的数量分别为350只、189只和49只。
担忧:短期估值偏高,存掉仓换股风险
光伏板块的火热,让不少投资者心动不已。以至于有投资者向知名投资人士段永平求教,其对光伏特别是硅片行业的看法是否和十年前一样。
这位前半生创造了小霸王游戏机、步步高等知名品牌的企业家,在投身股市后曾在2011年对光伏行业发表观点:“太阳能行业在未来40-50年非常有前途,不过怎么投还没有找到办法。生产太阳能硅片的企业投起来要小心,因为他们的产品没有差异化,最后都是价格战。”
“我对硅片产业没有新的观点。”段永平10月9日在某投资平台上表示,这依然是一个很难有差异化产品的行业。
段永平的观点给当下估值走高的A股光伏板块泼了“冷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经过本轮的炒作,A股光伏板块主流企业的动态市盈率已经从之前的20倍,普遍上升至30至50倍。而截至10月12日,整个A股光伏板块公司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为54倍(剔除负值)。这其中,锦浪科技(300763.SZ)、福莱特、中环股份、晶盛机电(300316.SZ)、通威股份等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动态市盈率分别达到85.5倍、77.2倍、74.1倍、63.6倍和58.8倍。
“即使是对于未来的需求保持乐观,但纯粹从估值角度上看,很多公司的股价已经比较贵了。”前述新能源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五十、六十倍的市盈率应当与百分之五十、六十的年化业绩增速相匹配,但这对很多企业而言实现难度较大。
“除非市场对光伏行业已经形成了像消费、医药等行业会持续上涨的稳步预期,进入到非常成熟的稳增长阶段。”该分析师表达了一些担忧,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光伏行业的波动性还会出现。
在该分析师看来,电网消纳能力的限制下,光伏发电量的增长空间会受到影响。
“光伏每年新增装机量不断往上提升,但电网的承受能力会有上限。”该分析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未来的解决方式就是储能,不过“光伏+储能”的应用大规模落地在两三年内很难看到。
产品价格的波动是影响估值上升的另一个潜在隐患。“目前产品价格上涨对带来成本的上升,不利于平价上网,同时长期持续下去也会拖累一些需求。”该分析师表示,目前市场对产业链涨价过于乐观。
“今年的涨价潮搞得组件企业还是很痛苦的。”一位组件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企业四季度订单情况尚佳,但“并不会挣很多钱”。
另一种风险来自于操作层面。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不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十分看好光伏产业的前景,但部分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部分光伏龙头股股价过高影响了股价继续提升的想象空间。
“到了年底掉仓换股,锁定部分利润是常规操作,届时主力资金的进出对股价的影响立竿见影。”一位投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