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原本只是专业术语,近来却由于光伏产业风云变幻而备受关注。与此同时,青岛即墨市西北部正崛起一座“太阳能小镇”,这里涉及48个村、占地600余亩、涉及2000余名员工和周边村落4万余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太阳能小镇,也是探路新能源有效利用的试点,更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
目前,普东太阳能小镇项目,已经启动,计划用最多一年的时间,完成并村改造,让村民们早日搬进新社区。
据悉,即墨普东有48个行政村,计划用三年时间把48个村并成10个中心社区,靠着镇近的就并到中心镇,靠着镇远的就并到中心社区,大棚和中心社区不超过2公里,农民可以就近工作。即墨普东综合考虑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昌盛日电在光伏、农业领域的实践,在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的基础上,提出了太阳能小镇模式。这种模式是光伏综合应用的延伸,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光伏农业科技大棚
光伏农业科技大棚转变农民身份增加农民收入
这种新型的太阳能综合解决方案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流转出来30年,在村庄附近建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棚顶太阳能发电,棚下高设施农业,农民流转土地有地租,打工有工资收入,农民虽然失去了农业用地成为了农场工人。这种改造方式,农民不仅没有减少土地,反而增加了土地,并把一般的农业提升成设施农业,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集中,即农业向生态园集中,农民向中心社区集中,工业向工业园集中。
发展全产业链光伏产业振兴镇域经济
通过建设全产业链光伏产业聚集区做大做强工业,并围绕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建设农业产业链,围绕水库等建设农业观光、生态旅游项目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拉动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为所在地区贡献税收,搞活当地经济。
建设中心社区实现新型城镇化
以先建后拆方式进行旧村拆迁,建设新型中心社区供农民居住。原有宅基地进行复垦,复垦后建设光伏大棚,利用土地指标增减挂钩、占补平衡的政策将复垦出的土地指标进行处置,平衡社区建设投入。
运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
充分利用流转及旧村拆迁后复垦的农用地建设光伏农业科技大棚,棚下进行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发展现代农业,将育种、育苗、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等结合起来,打通农业全产业链,进行品牌化运作,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相关信息
国家政策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2015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GW;2013年1月29日上调至35GW,截止2013年底,全国光伏总装机容量仅为5GW,这意味着在未来的2年中,中国的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扩大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