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的合肥今年一季骤然减速,经济增速降至十年来最低,微观上来看,其受制造业不景气影响的宏观经济在一些企业表现得尤为明显。
位于合肥城南经开区的船用柴油机生产企业熔安动力,正和其母公司江苏熔盛集团一起经历行业的寒冬;城西高新区的合肥赛维在资不抵债无人接盘后,目前又被合肥市政府回购;城北新站区的彩虹光伏,则将一部分厂房租给了物流公司。
受产能过剩拖累的经济颓势在这个一度高速增长的中部城市也渐露端倪。
困境
在合肥市新站区万罗山路与奎子河路交口,“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的红字已经褪色,而厂区里除了几位门卫和保安,看不到工人上班的身影。
该企业计划在2011年完成量产。不过,当年开工时制定的计划显然没有完成,“工厂没开工,那个仓库租给了一个物流公司。”厂区保安透露。
“确实停了下来,主要是现在光伏产业环境不好。”合肥新站区相关知情人士表示,其称,如今投产则意味着亏损,“玻璃熔窑一旦点火,投入的资金是巨大的,市场不明的情况下,只能先停下来。”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彩虹集团在合肥投建的这个光伏项目总投资高达19.8亿元,一旦完成投建,合肥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今年年初被传贱卖的合肥赛维。据当地官方媒体报道,合肥赛维于2010年8月由曾经的“光伏明星”江西赛维投资,注册资金10亿元,一期由合肥市政府投资25亿元,根据计划,该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基地。
2013年伊始,在该项目由于资不抵债被钱江集团以2500万低价收购几乎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几经周折后,江西赛维最终将该项目以1.2亿人民币出售给合肥市政府旗下的合肥高新产业社会发展服务公司。
在合肥“过渡性”接盘后,其仍与多家光伏企业洽谈收购或入主事宜。但截至目前,尚无人接手。
在过去几年全国热衷于上马光伏项目的城市中,合肥算是其中一个。据合肥市发改委官员介绍,合肥目前有光伏企业20多家,各企业发展形势不同,有的企业如晶澳由于海外市场开拓较成功因此发展顺畅,海润则有点压力,赛维则内外交困,不甚乐观。“不过总的来讲,今年比去年形势好。”上述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