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查道坤发自南京
7月5日的一个公告,让原本并太平的海润光伏(600401,SH)再次陷入舆论质疑的漩涡当中。公告显示,海润光伏将与顺风光电旗下的江西顺风光电投资有限公司签订41.9亿元的工程承包协议,占公司去年营业总收入的84%。
原本对于公司来说,这应该是一利好的消息,但是却招来质疑。因为海润光伏错误的披露了顺风光电的财报,此外41.9亿元的订单有超过9成项目,并未得到地方政府的批准,所以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单一切都是不确定性。
在业内人士看来,海润光伏近两年商业模式频繁变动,其接手订单的专业能力并不具备,“光伏电站和光伏制造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海润光伏一直是致力于光伏制造的,而光伏电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独立运营的成功案例,所以这么大订单的光伏电站对于海润光伏的专业能力是一个考验,也很有可能成为阻碍项目进展的绊脚石。”国内一家光伏研究院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延伸产业链
依靠母公司江苏阳光补血实现盈利的海润光伏,突然在7月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顺风光电签订499MW的光伏电站建设合同和项目转让合同,项目涉及金额41.9亿元。而仅在双方正式签署一揽子合作协议的9个工作日内,海润光伏就能从顺风光电方面按协议获得2.1亿元定金。
此次协议,被业内人士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海润光伏的资金压力,原本对于公司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但是却招来诸多的质疑。
至于招来质疑的原因是,海润光伏的公告却把顺风光电的财报披露错误,公告自摆乌龙,将原本亏损2.71亿元的顺风光电披露为盈利2.71亿元。根据顺风光电财报,截至2012年末,顺风光电总资产为20.52亿元,净资产为4.31亿元,2012年度营业收入为10.59亿元,净利润为亏损2.71亿元,“41.90亿元的合同款将由顺风光电来支付,因此合作方的实力和盈利能力直接决定着项目能否顺利完成,海润光伏将顺风光电亏损的业绩写成盈利,招来质疑是必然的。”业内人士分析说。
另外,两者合作的项目,有9成项目无政府核准批文,也遭到了质疑。根据两家公司的合作协议显示,499MW的电站项目被分为了三类,第一类项目:已取得项目所在地省级发改委核准批文和入网许可且已签订EPC合同并在建设中的项目共20MW。第二类项目:已取得项目所在地发改委签发的项目前期工作函且已成立项目公司的待建项目共210MW。第三类项目:已取得项目所在地发改委签发的项目前期工作函但尚未成立项目公司的项目共269MW。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海润光伏的公告中,其仅对第二类项目合作做了时间上的承诺。根据公告显示,第一类项目应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第三类项目的要求则与第二类项目相同,要求海润光伏8个月内取得所在地省级发改委的核准批文,这也就意味着,除了20MW的取得当地发改委的核准批文具备开工条件以外,其余479MW的电站项目都还未取得当地发改委的核准批文,并不具备开工条件。
“其实这两家公司的合作,目前来看只是一个意向,很多项目没有拿到批文,就好比生孩子没有拿到准生证,那么生下来的孩子就没有户口,双方的合作也只是空谈。”一位光伏行业的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光伏电站开发需要路条、核准批文、及时并网是三个决定性的条件,任何一个条件缺失都关乎项目的成败,况且现在敢拿了路条就未核准先建的企业越来越少,拿不到核准就无法并网,投资就等于打了水漂。”
专业能力或阻碍项目进展
众多周知,海润光伏一直从事光伏硅片和组件的制造,光伏电站EPC对于海润光伏来说还属于首次,其专业能力是否达到也是业内人士的质疑。
公开资料显示,光伏电站EPC是指包括设计、采购、施工“在内的工程总承包,是我国现阶段光伏电站运营的一种盈利模式。
而海润光伏至今从未有在国内独立运营EPC的案例,其在公告中也表示,本协议涉及的光伏电站工程EPC总承包业务为公司新开拓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不但是海润光伏没有这方面的运营案例之外,和其合作的顺风光电也没有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所以此次海润光伏此次接单,意味着其再次改变了其变了很多次的商业模式。
据记者了解,海润光伏从2011年借壳上市以来,两年时间内其商业模式发生多次变化,从最初的光伏制造商到光伏电站的开发商,再到如今的EPC,这对其专业生产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海润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专业技术能力也考验着海润光伏。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但是海润光伏也不惜冒险尝试,因为近几年光伏上游的硅片、组件企业亏损严重、库存高企,为了消化库存,很多企业都开始向下游进军开发电站,“光伏组件企业,其实进入光伏电站,说白了就是把其生产的组件从仓库安装到电站上,但是目前做电站的效益十分低,而且还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对于企业其实没有多少利益。”国内一家光伏研究机构的赵主任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疑问的是,既然效益不高,那么为何光伏组件企业却热衷于建设光伏电站?对此,赵主任对记者说,“自己生产的产品,卖给自己建设的电站,价格可以卖高一些,这样财报会好看一些。”
但是此次双方的合作,并非促使海润光伏利润率上升,反而是利润率下滑。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规定,469MW项目的组件将会采用海润光伏的组件,合同金额为41.9亿元,约为9.74元每瓦,而此前5月海润光伏的公告19.42亿元投资190 MW项目,约为10.22元每瓦,对比利润将下滑近5%,“利润下滑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海润光伏能顺利接手这笔订单,将有效缓解其紧张的资金链,但是问题是海润光伏并不具备操作光伏电站EPC的专业能力,即使这些项目最后得到政府部门颁发的准生证,那么专业技术的不足,也将阻碍项目的进展。”赵主任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