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的高度决定视野的宽度,从繁复的局部跳出来,才有机会看清全局并找到化繁为简的对策。当中国模式引发全球关注的同时,中国也正在输出全新的全球贸易思维,以合作共赢的大局观挑战传统的西方式狭隘贸易对抗思维,而李克强正是这种思维的践行者和布道者,首次出访时即在言谈间将这种态度展露无遗,现在已经开始收获成果了。中国在输出商品之后,正日益步入输出思维的阶段。
全球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达成和解,中欧光伏之战终于因李克强的强势介入而以双方各让一步的形式达成“共赢”方案。李克强在经济外交首战告捷,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在经济外交方面着眼大局,以寻求贸易双方共同利益为目标,柔性解决双边乃至多边贸易争端的新思维,而不是简单走传统的西方以贸易战为核心的对抗路线。
合作主线贯穿中欧光伏争端斗智斗勇全程始终
李克强5月首次出访“印巴瑞德”四国主打合作共赢经济外交策略,彼时中欧正陷入光伏贸易争端,无论是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还是与欧盟主席巴罗佐的通话,李克强在多场合释放出只有对话才符合中欧大局的非对抗的中国式经济外交思路,但同时也释放出“贸易战没有赢家”看似模糊实则暗含中国不惧怕贸易战的信号,力促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通过寻找双方利益的共同点而不是沿寻西方对立思维的老路来解决贸易问题,才有了如今和解的成果。
回顾本次中欧光伏贸易争端,欧盟一开始依然延续其传统的对抗思维。欧盟委员会先后于2012年9月6日和11月8日,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板、光伏电池以及其他光伏组件正式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在李克强访问瑞士和德国前,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在德国,李克强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中国对欧盟发起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高度重视。这两类产品和设备案对中国相关产业、企业和就业将造成损害,同时也会损害欧洲用户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损人不利己”,充分表明了中国在考虑利益时眼中不是狭隘的单方利益,这与传统的西方式贸易谈判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此态度也获得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认可,她回应时明确表示“德国愿意做任何事来阻止贸易争端升级到欧盟委员会向中国太阳能板厂商征收进口关税的程度”,并获得了欧盟内部多数成员的力挺。
但是在法国等少数国家的推动下,欧盟还是在6月4日宣布,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欧中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如果此时中国坚持对等制裁方案,中欧贸易战势必升级,有沦入全面贸易战的风险,最终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
但是李克强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贸易反制,而以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促使欧盟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在欧盟宣布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临时制裁措施之时,法国是欧盟大国中最为坚定的支持者,针对这一点,中国巧妙的用对欧盟葡萄酒展开反倾销调查的方式予以警示。中国进口欧盟葡萄酒的年贸易额只有7.63亿欧元,与中国年出口欧洲超过140亿欧元规模的光伏产品贸易远不对等,但欧盟输华葡萄酒中法国以71%的份额占据绝对大头,中国此举直接针对光伏贸易争端中表现最为强硬的法国,表明中国有能力通过定向惩罚的方式来反制,也兑现了李克强总理与巴罗佐通话时所言的“如果欧方执意采取制裁性措施,中方必然要进行反制”态度。但这并不是要遵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西方式对立思维,而只是以此作为手段,进一步向对方表达合作共赢之道的中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