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SCHMID金刚线切蚀刻技术成本低,今年冲5GW订单

德国太阳能光伏设备商SCHMID已针对金刚线切多晶硅片推出了蚀刻(texturing)设备DW PreTex,并已取得500MW订单。SCHMID认为,DW PreTex能提供低成本的预处理方案,今年可望取得5GW的订单。

金刚线切多晶硅片的成本较传统切割法低,有助于降低多晶电池的生产成本。但以此法切割的硅片表面过于光滑,导致转换效率较差,若增加一道蚀刻工艺让其表面变得较粗糙,就能有效改善。这项蚀刻工艺被称为“黑硅”,是提高金刚线切多晶硅片市场的一大利器。

SCHMID的DW PreTex设备采用氟化氢/硝酸(HF/HNO3)化学溶剂取代离子蚀刻技术(plasma etching)来进行金刚线切多晶硅片的表面蚀刻工艺,属于黑硅技术中的湿法。以这项技术作为预处理的所需成本较低,而蚀刻后的硅片表面较传统线切(slurry-cut)的更为一致,制成太阳能电池后的转换效率也更高。

DW PreTex设备可独立设置,用于硅片的表面粗化工艺;或者也可与其他蚀刻设备组合成整体产线,因此可相容于硅片产线或电池产线。当组合成完整产线时,DW PreTex每小时最多可生产4,500片硅片。

具体而言,采用DW PreTex设备进行表面蚀刻工艺后,金刚线切多晶硅片的表面反射率可降低到23%以下。SCHMID光伏事业单元的主管Christian Bunchner表示,采用DW PreTex设备来处理金刚线切多晶硅片,每片硅片的运营成本会低于0.01欧元──目前,每片金刚线切硅片的总生产成本介于0.06~0.08欧元之间。

DW PreTex已取得500MW的设备订单,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出货。SCHMID预计订单量在2017上半年还会大幅提高,需求潜力高达5GW。

EnergyTrend评析

黑硅并非新技术,主要是因应金刚线切硅片兴起而卷土重来。透过成本较低的金刚线切多晶硅片搭配黑硅技术后所生产的多晶电池,其成本与转换效率将更能与一般单晶电池竞争。

黑硅在2016年上半年重新获得市场重视,中、台、日不少厂商都陆续推出黑硅产品,知名的设备厂如SCHMID、RENA等也都陆续发表了黑硅设备。黑硅工艺分成干法与湿法,在成本与效果上各有利弊,目前仍处于竞争状态。不少厂商已开始进行技术测试,但一线大厂如晶澳、阿特斯、晶科、京瓷等的动向,将影响业界的态度。

EnergyTrend分析师预估,今年上半年可望见到更多黑硅解决方案,乃至于更清晰的技术路线图。3月1日将在日本东京展开的PV EXPO 2017展会,或许就能见到端倪。

(照片:DW PreTex。来源:SCHMID)

最新相关

HJT/叠层一周最新动态4.20-5.2

1、异质结新篇 76"领"世先 | 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圆满落幕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4月18日,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