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新奏绿色"渔光曲"

养鱼与发电原本风马牛不相及,但近年来通威集团首创“渔光一体”新模式,水上光伏发电、水下生态养鱼,渔业增产和节能减排两不误,在能源与养殖两个领域掀起“绿色革命”。

“渔光一体”企农双赢

池塘上架设光伏太阳能电池板,所发电力按照当地光伏标杆电价上网销售给电网公司,水下养殖鲻鱼、南美白对虾、小白虾、梭子蟹,收获后直接向市场销售。

在江苏南通外向型农业开发区,通威如东“渔光一体”示范基地一期占地约420亩,其中4口“渔光一体”池塘就占去339亩,装机规模10MWp。该基地于2015年12月30日正式并网发电,一年多来已累计发电1000多万度,收获水产品30多万斤。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可心在考察该基地后认为,通威将原本不相干的水产养殖和光伏发电两个生产系统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光伏养殖新模式。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接受半月谈记者采访时介绍,“渔光一体”基地主要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以及华北部分地区。据统计,我国拥有4500万亩精养鱼塘,若全部建成“渔光一体”电站,发电装机总量将达到1200GW至1500GW,年发电收入高达1.2万亿元至1.5万亿元。若将通威直接或间接拥有的其中900万亩优质鱼塘全部改建成“渔光一体”项目,水产养殖年产量高达1350万吨,同时年发电收入可达2400亿元至6000亿元。相较于陆基光伏电站,水面光伏电站节约土地资源,还可明显降低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

逼出来的“拉郎配”

刘汉元告诉半月谈记者,传统养殖产业竞争激烈,养殖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传统养殖业没有很好解决排污问题,交叉感染导致鱼病密集发生。

“我们研究发现,当光伏板遮光达到75%时,正好抑制有害藻类生长,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如果不遮光,水温有可能会到30摄氏度以上,对鱼类生长不利,而用光伏电池板遮光,就可以将水温控制在20至30摄氏度,这是鱼类生长的黄金温度。”刘汉元说,“渔光一体”的最大突破就是“藻菌调控技术”,它很好解决了有害藻和有益藻的生长问题。

与此同时,越是靠近水面的地方,光伏电池板的发电能力越强。在通威股份首席水产专家吴宗文带领下,“渔光一体”技术研发团队创造发明了“精准投喂组合”“均衡增氧技术”“底排污技术”“电化水技术”“智能化养殖技术”等“渔光相融”的另外五件法宝。

专家认为,六大技术集成让通威成功建成了零污染、零排放的智能渔业养殖园区,为“渔光一体”创新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543领跑计划”为绿色发展开路

刘汉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亩至30亩的鱼塘水面上,太阳能电站产生1MWp峰值功率,每年由此可节约标煤34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1200吨。“渔光一体”模式实现了清洁能源与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有机结合,为中国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路径。

事实上,自2006年切入新能源领域开始,经过10年在“光伏+农业”领域的探索与布局,尤其是去年以来的系列大手笔收购,通威已经打通了水产养殖和光伏两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已经推进5年的“渔光一体”模式,正在将通威的两大强势主业相互融合推进。

刘汉元表示,未来通威股份将全面推进“543领跑计划”,即不断优化“光伏发电+水产养殖”技术,使每度电的成本降到五毛、四毛、三毛甚至更低。同时,通过技术的创新、空间的互用,也可以进一步解决传统养殖引发的环境、资源等问题。

“‘渔光一体’项目的总面积到2018年将超过10万亩。”刘汉元对“渔光一体”的未来充满信心。

最新相关
锦西石化企地签约点燃"绿色引擎"

锦西石化企地签约点燃"绿色引擎"

5月6日,锦西石化公司与葫芦岛市政府签署绿色转型原料保障合作意向书,预计每年将通过市政府购买110万吨生物质原料和3万吨废旧塑料原料。标志着公司绿色转型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区域经济可持...

索绒光伏项目桩基浇筑突破十万大关

索绒光伏项目桩基浇筑突破十万大关

5月5日,由水电十局公司承建的索绒光伏项目光伏场区Ⅲ标段项目桩基累计浇筑量突破10万根,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为后续支架与组件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位于甘孜州理塘县境内,场...

海明牧场光伏发电项目主变就位

海明牧场光伏发电项目主变就位

5月4日,海明牧场光伏发电项目迎来又一重要节点--升压站主变安装就位完成,标志着升压站电气设备安装进入攻坚阶段。项目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宝藏镇龙马村,站址总用地面积约109...

推进氢冷链,湖北氢动与中交冷链签约

推进氢冷链,湖北氢动与中交冷链签约

4月29日,国氢科技武汉绿动、氢动科技湖北氢动到访中交冷链(武汉)智慧产业园,同中交四航(武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党建联建共建、开展冷链物流业务交流会。湖北氢动与中交冷链同步签订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