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搜索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安德烈・盖姆:电动车、太阳能真的“绿色”吗?

电动车、太阳能真的"绿色"吗?可能和你想的大为不同!3日,世界顶尖科学家碳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曼彻斯特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安德烈・盖姆严肃地指出,谈到未来能源,人们还需要分清"炒作"和真正的科学现实。"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的100%的持续性的真正的绿色的能源。也许你听到这个消息会...

石墨烯正从实验室走向工业界 价格从每公斤上万元降至五百元

石墨烯,被称为"材料之王",导电性、导热性等方面性能优异,在众多产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然而,这一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材料,此前也遭遇了科研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梗阻。剖析原因,关键在于成本――由于相关产业尚未成熟,动辄每公斤上万元的价格,让不少企业对石墨烯"望而却步"。记者从昨天闭幕的...

可再生能源再获助攻!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全球变暖气候科学研究

2021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日裔美籍科学家真锅淑郎和德国科学家克劳斯·哈塞尔曼,他们因对"地球气候的物理建模、量化可变性和可靠地预测全球变暖"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奖。气候研究也能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关于全球气候变暖仍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尽管各种气候会议的...

揭开钙钛矿薄膜“埋藏的秘密

面对可再生能源需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凭借低成本、高转换效率优势成为下一代光伏技术研究热点。近日,北京大学与英国萨里大学团队合作论文在《先进材料》刊发并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该成果为认知钙钛矿埋底界面提供了高效研究平台,为发展钙钛矿高效钝化技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也为提升钙钛...

国产单晶之路

1904年,弗莱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真空电子管。电子管的问世推动了无线电电子学的蓬勃发展,但是电子管十分笨重,能耗大、寿命短,其制造工艺也十分复杂,而且,真的也不好用。弗莱1918年,J. Czochralski发表了关于从熔体中生长单晶金属丝的报告,后来的直拉法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946年美国的贝尔实验室决定...

百年光伏技术史

任何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光伏技术也不例外,本文将为您介绍光伏技术百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光伏发电用于将入射的太阳光直接转换为电能,它的历史始于1839年光生伏特效应的发现。然而,光伏发电用于能源供应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光伏"的诞生1839年,时年仅1...

为什么阴暗多云天气不会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

太阳能电池的发明,依赖于法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埃德蒙·贝克勒(1820-1891年)发现的一种称为光伏效应的现象。它与光电效应有关,光电效应是当光线照射到导电材料上时,电子会从导电材料中弹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年)因成功运用当时新的量子原理,来解释这一现象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奖得主:光伏、太阳能等能源的使用率提升有限 肯定会小于50%

"数据统计,现在中国平均每人每天消耗能源50千瓦时,而美国则是250千瓦时。但一旦开发利用好核能,即使人口翻十倍达到600亿,每人每天能耗翻倍至3万千瓦时,仍可让人类持续用100万年以上。"方一亮相,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拉德·霍夫特的一番话,就抓住了众人的眼球。10月30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新...

挑战100%可再生能源

"21世纪的真正挑战是需要100%的可再生能源。"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说。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能源变革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诉求。近年来全球能源行业明显呈现出"能源电力化、电力清洁化、风光比例显著提升"的趋势,但有专家表示,"我们的进展还是太慢了。"在10月27日开...

东旭光电携手曼大加码石墨烯高端产业化应用布局

从近乎热得发烫,到如今一片寂静,石墨烯产业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而最近一则新闻让整个石墨烯市场又热了。2019年8月18日晚间,东旭光电(SZ.000413)发布公告称,公司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以下简称"曼大")、曼大电子工程系项目团队(以下简称"项目团队")、英国IPGroup公司(IP2...

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未来电动车充电5分钟跑近两百公里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 东方IC 资料" 如果电动汽车每天充电五六分钟就能跑120英里(1英里=1.61公里,120英里约等于193.2公里),就没人会关注这个漫长的充电时间了。所以问题是,未来我们可以拥有这样的电池吗?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10月30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前能源部长...

诺奖得主、原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中国长距离发电配电技术领先全球

摘要: 除了长距离输电,在水能储电方面,中国也在成为全球的领先者。8月10-12日,世界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办。20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等诸多中外顶级学者专家应邀出席,共同探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描绘未来中国科技创新蓝图。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诺奖得主朱棣文:可再生能源时断时续,可用机器学习优化储能配送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 朱棣文"虽然可再生能源是时断时续的,但是人类可以通过储能的方法来实现全天的电力供应。把机器学习应用到风能开发中,可以避免很多的能源损耗。"8月11日,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第12任能源...

全球化分工与合作 力推石墨烯产业腾跃

早在2015年2月,雄心勃勃的欧洲"石墨烯旗舰计划"率先勾画出未来10年石墨烯科技路线图,旨在把这种神奇的二维材料从实验室推广到社会应用之中,引导科研机构及产业界开发相关应用产品。而短短两三年间,让欧洲人惊诧的是,中国石墨烯产业化速度日新月异,从世界范围来看,竟在石墨烯商业化应用中力拔头筹。于...

林洋能源加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携手共建智慧低碳绿色世界

近日,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收到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邀请,凭借公司综合实力和强大的能源互联网基因,正式成为该组织会员。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形成清洁主导、电为中心、全球配置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是实现能源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充分肯定了林洋能源...

陕西石墨烯产业观察:“新材料之王”需更多呵护

这是目前世上已知的最薄却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具备极好的透光性、导电性、导热性和超大比表面积。日前,当华为中央研究院瓦特实验室于第57届日本电池大会上宣布“推出业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时,国内一片沸腾。尽管后来表明,此“石墨烯基电池”非“石墨烯电池&...

“石墨烯之父”仍然埋头实验室发现惊人

石墨烯发现者之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安德烈˙海姆不久前在2016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上,向公众讲述自己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仍投入90%的时间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的情况。他演讲所迸发的创新思维,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开启二维材料新世界长期以来,人们对二维结构的晶体了解不多。二...

雨能发电?青岛海洋大学语出惊人

都听说风能发电,水能发电,但闻所未闻的是雨也能发电,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在石墨烯的帮助下,太阳能电池板有一天将能在雨天发电。青岛海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论文, 其中写道创造全天候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方法。雨滴并不是纯净水,它含有盐,能...

石墨烯将成制造太阳能电池理想候选者

150多年前,自铅酸电池问世以来,关于革新电池技术的大胆观点就一直存在。近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石墨烯薄膜可以用来提取大气中的氢气,将其应用到燃料电池领域会为空气发电技术带来可能。科学界表示这是电池技术史上最具革命性的进步。“这项研究操作起来非常...

你真的了解石墨烯吗?

10月23日,习大大参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所。曼彻斯特可以说是石墨烯的故乡,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两位教授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得到石墨烯,并因此荣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此,英国在石墨烯研究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不擅长市场化。作为中英深化科研领域合作的代表性项目之一,华为将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