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科技和太极实业重组效果如何?
海润光伏的日子现在过得怎么样?
绿证制度给海外项目带来什么影响?
保险公司果然是海外项目试金石?
一带一路,民企该顺势而上,还是风动心不动?
16日在上海举行的光伏领袖企业浦江对话上,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十一科技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赵振元:营收超90亿,还要做投资
十一科技和太极集团重组已经完成,通过这次定增,太极实业持有十一科技接近90%的股份,太极即将在4月28日公布财报,营收超过90多亿,利润也有很大增长。
现在形成三大板块。太极的制造业,半导体;十一科技的高科技板块,集成电路、高科技,多年全国第一;第三个是新能源。制造业也面临重大机遇,十一科技的两个板块也发展很快。
十一科技2016年完成了7.45Gw的设计,800多兆瓦,有的统计是900兆瓦,总包排名全球第七。光伏电站也是快速增长态势,海外设计的比重在逐步增加。
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海外项目,设计项目逐步上升,总包项目有的还在谈。海外投资,循环经济,也在观望之中。
走向海外,势在必然。正在规划布局,希望下一步给更多光伏企业合作,一起挺进海外。
现在是十一科技,不仅是设计院,还有投资功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增速相当快。
正泰新能源董事长仇展炜:绿证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正泰新能源的国际化主要三个方面:
1、组件销售。产能现在是2.5GW,偏重国外市场。前不久中标沙特的170兆瓦的项目。每年国外销售都超过1GW。
2、生产基地布局。
为了应对双反和集团战略,收购了德国的企业,当地很欢迎,每年销售在300兆瓦左右。去年还在泰国建了600兆瓦的电池厂,已经投产。正泰电器在埃及投资了一家企业,上个月刚出了产品。
3、电站投资。做的比较早。2011年开始就在海外投资电站,策略和国内不一样。国内是持有为主,国外是持有一两年就出售。
最早投资的电站是南非和印度的,已经出售了。现在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韩国都有。土耳其有90多兆瓦电站在建。
国际化体会:1、要有全球化的团队。2、要找到好的合作对象。
实际上,保加利亚的电站,第一期投下去,当时不承诺电价,实际上就意味着亏损,总统宣布取消补贴。但是我们还好,选择了中信保的政治险。
现在海外的电站,消纳没问题。罗马尼亚的电站,发电很好,但是绿证没有预期的价格高。国内也是这样,如果实行了绿证,实际上价格的不确定性在增大。
海外重点布局,肯定是跟着光伏热点走,投资肯定要提前。
中民新能投资集团副董事长韩庆浩:全球化最大风险是国别和汇率
起步是光伏电站的投资,上游目前没有涉及。去年宁夏380兆瓦的电站,结合扶贫概念,种植牧草,滩羊,进行循环经济,资金拿出一部分扶贫,得到了国务院内参的肯定。
国际市场上,第一步是扎牢国内,现在主要是布局一带一路国家,泰国、非洲、澳洲等成立了事业部。
全球化最大的两个风险,一个是国别,一个是汇率。
国别,是国家稳定程度,比如叙利亚、伊拉克这样的国家。以前有个克里米亚项目,当时收益率是15%,幸亏没投。当时中信保不愿意保。他们如果不愿意,作为长期投资是不可以的。包括罗马尼亚,经济状况不好,也不理想。
汇率问题,比如泰国,货币贬值几十倍。汇率波动,产品可以做短期对冲,电站是20年收电费,很难对冲。长期投资,如果不用美元结算,汇率风险非常大。
如果当地货币贬值几十倍,基本上是颗粒无收。所以,投资要么是A类国家,货币比较稳定,要么是用美元结算。
中盛能源副总裁唐毅:还是重仓发达国家市场
中盛能源非常典型,下游业务是从海外市场做起,后来回归中国的。在14国家地区有分部和子公司。德国慕尼黑公司和美国旧金山公司最大。德国公司是完整的体系,美国公司是项目开发总部。
2008年到现在,交付的项目达到1.2GW。目前在建的有南非135兆瓦,约旦的、土耳其25兆瓦,还有美国,菲律宾。
美国是最大的市场,可以长期耕耘。英国2015年交付了100兆瓦,还有开发中的项目。洽谈发达国家也在寻找机会。
我们对海外市场有分类。一类市场,可以做开发投资,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二类市场,比如南非、土耳其、约旦,只做开发+EPC,不做投资。中盛能源有严格的市场策略,规避风险。
一带一路,可能需要三五年时间才能起来,对民企来说,风险较大,中盛能源还是选择重仓发达国家。
协鑫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董曙光:绝不重复建设,转向海外市场
协鑫集成一定会有一系列不一样的举措。
过去两年,发展比较快,也积累了一些制约未来发展的问题。
光伏是具有能源属性的制造业。实质是什么?
三个问题:
1、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2、如果要更好发展,要智能制造。光伏制造业的水平和其他行业比,还是比较的落后。
3、如果可能在硬件上出事情,就会出在质量上,产品可靠性。如何让产品再未来25年,或更长时间,能稳定输出电力。
协鑫集成,现在组件产能月5.5GW,电池产能,加上在建的,有1.5-2GW。我们拒绝重复建设,要健康的企业。
未来:
1、会走创新发展的路子;
2、会有新的产品方案,但是绝对不会重复建设。和越南共建电池产能,主要还是应对欧美市场。
未来可能在制造方案上,更贴近市场和客户。过去几年更多精力在国内市场,今年看,会有更多精力在海外销售进行。
不仅在越南试水,还有更多海外项目。全球第三大市场,比如印度,资源丰富,但是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不仅是一个制造企业走出去,更多是整个供应链的配合,人才的配合。都是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玉茂:投资下游为了解行业不参与单多晶争论
中环的光伏产值现在已经远超半导体。中环一直致力于单晶硅生产,定义为为光伏产业链贡献低成本高质量的单晶硅材料,这是企业的定位。
我们做了一些下游的投资,一点电池,还有组件,还有电站,但是,实际上在下游投资,都不是控股,二股东,参与,主要是进一步加深对行业了解。
多晶、单晶没有办法简单判断,各有各的优势。最近单晶多晶的争论,我们不参与争论。我们的优势就在单晶上。中来林总投资的10GW单晶电池,是对我们巨大的鼓励。(“能见派”画外音:领导说话果然有水平,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唐旭辉:PERC还会持续增长提升
PERC技术,目前是最具性价比的技术路径,未来还会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这个技术目前给客户是最大化的收益,有几个特点,除了效率比传统技术提升,发电侧实际上发电量比传统技术提升1-3%电量。还会继续提升产品性价比。
海润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TO李红波:海润有新开始
一切都过去了,海润有新的开始。目前产能有2GW,国内运营600兆瓦电站,在建600兆瓦,海外有300兆瓦电站在收电费。
以后招标,电价肯定低于6毛钱人民币。电站的金融成本占比很大,海润收购了一些银行,解决金融问题。
实行智能制造,控制成本。成本最大降低,来自于技术进步。
中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建伟:希望把组件做到60片400瓦以上
浙江衢州打造中来光伏产业园,10GW的双面IBC电池,200亿总投资,5年规划。今年投资3GW,60亿投资。
现在正面效率是22.22%,还有背面,希望以后把组件做到60片400瓦以上。
FR:能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