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业作为高风险与高回报的行业,不断对政治经济及其敏感,同时原油作为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也影响着世界经济。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从创纪录的每桶147美元水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跌至2009年1月缩水超过75%的33美元/桶,随后油价震荡回升,走高到80美元/桶;同期油气上游行业并购交易额在连续2年出现下降后,2009年强劲增长40%,根据IHS研究报告显示并购交易额达到1500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的交易额约占2/3。2014年原油价格“黑天鹅”事件,从最高超过105美元/桶几个月内跌至40-50美元/桶的区间徘徊。油价的剧烈波动对于石油天然气行业产生巨大影响,从相关产品价格、全球勘探开发业务量到国际石油公司兼并收购业务水平都在急剧变化。问题随之而来,未来油价何去何从?伴随着政治事件的国内油气公司资本开支的削减,是否多元化的能源格局需求将引发油气行业的“国退民进”?海外油气投资是否借助油价低迷适逢其时?
笔者认为,如果储能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瓶颈的突破,那么未来对于高能源密度高能源效率的石油天然气需求仍是刚性的。纵览全球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的一次能源结构消费比例,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14年6月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仅占总比例的2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58%;事实上中国一次能源结构中引致雾霾等大规模污染的煤炭消耗占据67%的总消费量,对于替代煤炭,纵然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从能源效率的角度(储能高成本高技术的尚未突破),可再生能源依然无法取代石油天然气的地位。另外对比其他发达国家,石油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比例均超过50%,例如美国为64%、加拿大为59%,即便是可再生能源应用较多较先进的德国,石油天然气消费比例也在59%,由此可以判断,能源多元化供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现阶段石油天然气的一次能源地位是不能撼动的。
油价波动为国际石油公司带来机遇和挑战。随着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油气行业以资源为主导的特点使得国际石油公司越来越关注油气资源储量的增加及成本控制,同时积极采取战略改善资产组合。伴随勘探开发难度不断提高、成本上升,寻找新的油气资源不再是石油公司的最优选择,并购亦成为油气公司成长的主要方式。
现代石油公司的发展历史从19世纪70年代标准石油公司建立开始,但由于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1911年5月标准石油公司被分拆为37家地域性石油公司,其中较大的几家连同英美其他几家石油公司就成为石油历史上着名的“石油七姐妹”。随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的资源国有化浪潮对世界石油并购历史产生巨大影响,凭借充足资本和强大勘探开发能力及经验,国际石油公司仍然在世界油气市场中举足轻重。
20世纪80-90年代初期,在两次石油危机的情况下,国际石油公司积极参与并购交易,掀起一场大规模石油公司并购浪潮,这一时期的并购交易主要发生在北美地区,表现为各大石油公司强强联合,积极寻求扩张。1982-1985年,在以美国为中心的石油公司大兼并浪潮中,“石油七姐妹”中的海湾石油公司被雪佛龙兼并,一批独立的石油公司强大起来,欧洲一些大石油公司,例如法国道达尔,埃尔夫、意大利的埃尼,实力增长迅速。1992年周期性经济危机之后,金融市场的兴旺为国际石油公司的战略调整提供便利条件。这次历史时期,对比当今油价低迷、周期性、结构性经济危机的今天,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石油公司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掌握着世界90%的油气资源;不少国家石油公司在成长中建立自己的领导和专家队伍;掌握陆上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本领和能力。有些国家石油公司在海外大量收购炼油能力和销售网络,有些在国外参与油气勘探和开发。与此同时,产油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石油消费日益增长。这就形成一个新特点:国际石油公司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同国家石油公司展开多方面、多方式的合作。在上游领域,随着国际油价的上升,产油国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在油气勘探开发的合作方面,产品分成合同有被合资经营合同逐步取代的趋势,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地采取以国家石油公司为主体。
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期几年里,全球再次形成一轮石油公司兼并重组的高潮,1998年前后石油行业的并购浪潮主要缘于低油价以及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并购成为石油公司求得生存的唯一方式。这一时期美国主要一体化石油公司的并购活动,主导着世界油气工业的新格局。
国际石油公司并购活动交易类型主要是股权交易和资产交易,其中股权交易是指购买目标公司股份的行为,而资产交易主要是指直接购买油气资产。2004年之前上游油气资源交易的主要形式是资产并购,但从2005年开始,随着雪佛龙收购优尼科公司、中国石油收购PK公司等大型公司并购事件的发生,股权并购数量比2004年增长40%,交易价值增长近2倍,股权并购成为主要方式。同时2007年发生上游并购交易数据显示,油气资产交易价值连续6年上升,但2009年交易数量伴随油价创5年新低,基本维持2005年水平。
2009年以后,国家石油公司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3个:(1)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部分经济体石油需求迅速增长,为保障本国国内油气资源的安全供应,在本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强有力支持下,通过并购来获取国外油气资产;(2)在高油价下,产油国国家石油公司获得大量的石油美元,在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加大、老油田增产潜力有限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或提高储量接替率,他们更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将大量石油美元投资于低风险的并购市场;(3)在高油价下,油气资源国更加强调油气资产的重要性,纷纷调整本国油气政策,通过大型国有石油公司收购境内油气资产和中小型独立石油公司,控制更多的油气资源。面对2014年后至今的低油价,不少石油公司仍然处于战略调整中,其资产处置将带来更多资产交易的机会。这样的判断基于3个理由:(1)过去几年高油价使得国际大石油公司热衷于增产,推迟低回报资产的处置计划;(2)随着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成本上升以及勘探重点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转移,国际大石油公司将把经营重点放在有利可图的项目,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3)一些债务较重、所经营的油田品位较差的公司(包括一些独立小型油气公司)在资金链上遇到问题,希望出售资产。据此判断,近期全球油气并购活动将上升,但当前油价水平走势欠明朗尚不足以引发1998年的大公司并购浪潮;伴随国有石油公司勘探开发成本的削减,预计次民营资本有望活跃在国际油气并购市场的历史舞台。
【文章作者田果是森淼资本投资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