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晶科能源: 改变能源结构承担未来责任 成为光伏行业创新领军者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先生:

感谢各位拨冗参加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投资者交流会。在此,我谨代表晶科能源,向关心、支持公司发展的各位投资者及嘉宾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晶科能源以“改变能源结构,承担未来责任”为使命,是一家以光伏技术创新为核心、全球知名的光伏产品制造商。自2006年成立以来,晶科能源紧密围绕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凭借前瞻性的战略布局、持续的自主创新、优质的产品质量、广泛的销售网络,逐渐成为全球顶级的行业品牌,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列。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累计已超过80GW,产品服务于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客户;公司拥有12个全球化生产基地,建立了行业完善的一体化全球供应链;公司还是B20等多个国际框架下的行业意见领袖,也是最早加入RE100绿色倡议的太阳能企业。

作为行业创新领军者,晶科能源现有研发和技术人员1000余名,取得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多项殊荣,主导制定了IEC等多项国际国内行业标准,产品功率和效率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同时,公司不断拓展光伏多元化规模应用场景,积极布局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制氢、储能等领域,着力打造新能源生态圈。

本次科创板公开发行,是晶科能源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加速推动公司主营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指引下,晶科能源将持续引领光伏行业技术创新,助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并努力成为科创板市场的优质投资标的,以更加优异的业绩回报各位股东的信任与支持。

我们非常珍惜此次与各位投资者交流的机会,也期待未来持续与投资者进行坦诚、互信、透明的常态化沟通。感谢上证路演中心、中国证券网为本次线上路演提供的交流平台,我们将认真回答各位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并真诚希望通过本次交流,广大投资者能更加全面立体地了解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情况。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投资者的关注,也向各位拜个早年!谢谢大家!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举:

欢迎参加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网上路演活动。在此,我谨代表本次发行的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中信建投证券,对所有参与本次网上路演的嘉宾和投资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晶科能源是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产品制造商,产品服务于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连续4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连续6年上榜《财富》中国500强。作为国家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晶科能源已取得境内外授权专利千余项,组件产品转换效率连续18次打破世界纪录,创新能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凭借已具有的行业领先地位、核心竞争力等,我们相信,晶科能源登陆科创板后,将继续坚守“改变能源结构,承担未来责任”的使命,更好地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助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并以其优良的业绩回报社会和广大投资者。

我们真诚地希望通过本次网上交流活动,让广大投资者更加充分地了解晶科能源的投资价值,把握投资机会,共同分享优秀企业的发展硕果。

最后,我谨代表中信建投证券,预祝晶科能源本次发行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蒋瑞:

感谢各位在网上路演过程中的热情参与和踊跃提问。能够有今天这个机会,与各位关心晶科能源的投资者朋友一同探讨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经营管理,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在今天的交流中,各位投资者朋友对公司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予以认真研究和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及时准确地做好信息披露工作,以高质量的发展、更优良的业绩回报股东的信任与支持。

本次交流即将结束,但晶科能源与广大投资者沟通交流的大门始终敞开,欢迎大家通过各种方式与我们保持联系。你们的积极参与,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再次感谢广大投资者的热情关注,感谢中信建投证券等中介机构的专业服务,感谢上证路演中心和中国证券网提供的优质平台。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谢谢大家!

经营篇

问: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

曹海云:公司专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电池、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随着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公司产品更新迭代,类型逐渐丰富,电池片转换效率持续提升,组件产品功率等性能不断提高。

问:公司取得的科技成果与产业深度融合情况如何?

李仙德:公司是知名的光伏产品制造企业,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取得了多主栅、切半、大尺寸、双面、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电池)、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叠焊和直拉单晶技术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对公司持续提升产品性能、降低成本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经过多年的技术创新与积累,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107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49项。公司先后参与制定了多个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承担了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能源局项目以及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等100多项省、部级研发项目。公司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是工信部等部门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拥有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及子公司先后被江西省、浙江省等省级有关部门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研究院”“专利示范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

公司近些年在拉晶、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相关科研成果紧密围绕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凭借一体化生产优势,公司迅速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落地,所产Eagle、Cheetah、Swan、Tiger、TigerPro等多个系列光伏产品快速迭代并推向市场,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产品销量持续增长。

问:请介绍公司控股子公司的情况。

曹海云:公司的生产基地遍布我国江西、浙江、四川、新疆、安徽、云南(在建)等6个省份和马来西亚、美国、越南(在建)3个海外国家,上述生产基地以公司或公司于当地设立的子公司为主体,分工合作开展上述工序的生产作业。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共有31家境内控股子公司、24家境外控股子公司。除上述生产型子公司外,公司还拥有境内外销售型子公司,主要职能为光伏组件等产品的销售;以及其他型子公司,主要职能为股权投资、业务支持或无实际经营等。

问:公司近几年营业收入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曹海云:报告期内(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下同),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425682.99万元、2929439.37万元、3319014.48万元和1534106.30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8.97%、99.34%、98.61%和97.56%,主营业务突出。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多晶硅锭、边框等原材料出售及担保费、废料出售相关收入,占比较小。

问:近几年公司毛利率变动情况如何?

曹海云: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主要受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的影响,变动趋势与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基本一致。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6.15%、22.73%、22.71%和22.90%,2019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18年增加6.58个百分点,主要系公司毛利率水平较高的单晶组件收入占比提高整体拉高了主营业务毛利率。报告期内,公司其他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1.43%、23.58%、14.85%和10.56%,公司其他业务收入整体占比较小,对公司收入和综合毛利率影响较小。

问:公司的研发费用是多少?

曹海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62826.61万元、67958.98万元、70565.04万元和32402.43万元,整体保持稳定,主要由物料消耗、职工薪酬、折旧与摊销等构成。

发展篇

问:公司目前的总体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李仙德:低碳、环保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方向,全球各国均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能源结构调整的远景目标,中国也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公司将一如既往地以服务国家战略目标为中心,坚持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未来三到五年,光伏产业竞争将愈发激烈,因此,公司将进一步整合垂直一体化产能,优化管理流程,完善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方式,强化持续经营能力。

问:公司为实现战略规划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仙德:未来,公司为实现战略规划将采取以下措施:1)依托研发实力,持续推动技术创新;2)依托品牌优势,持续推动全球化战略布局;3)依托精准智能的生产工艺,打造先进的智造工厂;4)优化供应链管理,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5)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问:公司未来将如何推动技术创新?

李仙德:公司将继续加大TOPCon、HJT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探索包括IBC、叠层等技术在内的新型技术路线,提高组件转换效率;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专利管理,积极搭建专业化团队,鼓励专利申请,着力提升专利质量;公司将量化产品尺寸差异、优劣势及成本差距,综合考量供应链端主辅材的供应匹配程度及产品效益,进一步开发高技术含量的光伏产品;同时,公司将积极寻求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会,大力推进光伏产品技术升级。

问:公司未来将如何进行全球渠道和销售布局?

李仙德:公司产品累计销往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继续加大渠道扩展和销售力度,在现有市场基础上明确落实增量目标,提出具体的行动解决方案,并加速配合推进相应认证。市场销售方面,除了现有的P型PERC产品以外,公司将依托现有N型产品技术优势,积极推广N型产品营销。同时,公司将利用现有订单、储备订单预判客户需求方向,加大市场布局与产品的匹配度;市场开发方面,公司将继续针对全球客户不同的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此外,公司将依托行业地位及自身平台化优势,结合光伏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逐步建立“光伏+”行业生态,扩大产品应用场景。例如光伏储能一体机系统、光伏灌溉系统产品、光伏照明系统产品、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光伏制氢技术等。

问:请介绍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

李仙德:公司注重产品创新和技术开发,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雄厚的研发实力并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在技术研发上具有竞争优势。公司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包括晶体材料研发中心、电池研发中心、组件与系统研发中心、系统化技术整合中心以及产品/项目管理中心,为新产品和技术创新、业务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公司的技术研发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高效的科研平台和经验丰富的研发技术人员;2)雄厚的研发实力,研发成果突出;3)大尺寸技术成熟,推动行业进入大尺寸新阶段;4)TOPCon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5)率先开发、量产应用叠焊技术,有效提高组件能量密度、降低度电成本;6)技术储备丰富,积极布局下一代光伏技术。

问:请介绍公司的技术创新思路和方向?

李仙德:公司秉承“探索一代、研发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思路,确立了“高效率、低成本、智能化、信息化”的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公司研发部门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光伏产品以及市场趋势的分析、评估、升级,来促进产品正向的更新迭代,并促进行业从“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模式转变为“以研发为导向”的研发模式。新技术通常从探索可行性开始,通过不断突破瓶颈的研发和开发,逐步实现产品的量产。在整个过程中,研发中心不断更新、完善新技术的开发过程,在追求产品“高效率、低成本”的同时,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化”,以高效、快速、准确的途径完成新技术开发。

行业篇

问:请介绍现阶段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状况。

李仙德:现阶段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状况如下:1)中国光伏应用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叠加“双碳”战略的提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巨头效应明显;3)国内目前的产业链布局已经十分完整,生产制造向全球化推进;4)光伏生产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光伏发电成本持续大幅下降;5)N型Topcon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逐渐成熟,转换效率持续提升;6)行业社会关注度提高,绿色发展成为重点。

问:公司所在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有哪些?

李仙德:公司所在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有:1)能源危机、环境保护问题给清洁能源发展带来机遇;2)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有利于产业规模化应用。

问: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如何?

李仙德: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光伏组件的市场份额稳居前列。根据全球数据分析公司GlobalData(DATA.L)发布的数据,公司的光伏组件出货量从2016年到2019年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一;根据全球第三方信息提供商IHSMarkit(INFO.N)发布的排名,公司的光伏组件出货量2020年排名全球第二。

发行篇

问:公司此次在科创板上市拟发行多少股?

张世举:公司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200000万股,发行股份数量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本次发行全部为新股发行,原股东不公开发售股份。

问:公司本次发行估值合理吗?

陈昶:通过综合考虑公司的行业地位、核心竞争力、未来发展、估值水平及当前市场情况,最终确定了本次发行价格。该价格充分反映了机构投资者认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公司长期创造价值的能力,我们认为是合理的。

问:公司此次发行募集资金将用于哪些项目?

蒋瑞: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包括年产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及海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同时,公司为应对未来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将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问:公司募集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安排是什么?

蒋瑞: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公司属于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新能源领域。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包括年产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及海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公司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光伏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基于长期的研发积累和产品迭代,公司的产品性能具备较强竞争力。光伏行业未来的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向年产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运用了公司最新的技术成果,将有助于升级和扩充公司的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同时,公司在硅片、电池和组件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本次募集资金投向海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通过电池、组件及光伏应用系统三方面的研究,最终实现降本提效、多元化应用的目的。研发课题重点聚焦高效光伏电池技术提升、钝化结构设计以及基底、电极等新材料导入,通过组件封装验证、高可靠性环境友好技术的融合以及太阳能发电应用系统的研究,实现光伏应用的智能化、信息化。

问:请介绍实施年产7.5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蒋瑞: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有:1)扩大高效产品产能,满足市场增长需求;2)立足先进技术,推动下一代技术产业化落地;3)补齐电池产能短板,巩固一体化产能优势。

实施该项目的可行性有: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2)产品方案的技术方向具备量产优势;3)公司良好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问:请介绍实施海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蒋瑞:实施该项目的必要性有:1)有利于顺应市场变化,提升研发水平;2)完善研发平台,增强公司的科创能力。

实施该项目的可行性有: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2)丰富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是项目实施的基础;3)健全的研发管理制度为项目课题的研发提供保障。

最新相关

阳光能源: 2024年亏损2.27亿元

阳光能源(00757)4月28日披露2024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8.31亿元,同比下降47.76%;归母净利润亏损2.2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1.1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1亿元,上年...

东尼电子获政府382万元补助

5月7日,东尼电子发布关于获得政府补助的公告。公告显示,2025 年 4 月 30 日,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一笔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382.00 万元,占公司 2024 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