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将与欧委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京共同主持第27届中欧经贸混委会,备受瞩目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仍将是重要的议题。
6月18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布会透露上述消息。沈丹阳称,自6月欧方对中国光伏产品作出反倾销初裁以来,中国政府和光伏产业的代表就价格承诺谈判问题,与欧委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称,“通过协商谈判来解决贸易争端是中方既定方针,这个方针没有改变。”
沈丹阳表示,“目前双方从产业代表到技术层面,从部长到贸易委员,都在积极进行沟通,相关谈判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
经贸混委会是中欧间年度部长级经贸对话机制。中国海关数据表示,今年前五个月,中欧双边贸易总额下降了2.8%。
不过,对于商务部以谈为主的基调,国内有光伏企业认为这将难以奏效,必须态度强硬才能争取有利的地位。
中国光伏企业人士称,欧洲企业也在抓紧时间买中国的光伏组件,货一发过去,立刻就卖完,价格还有所上涨。
早报记者昨日采访了数家光伏企业,各家企业表示尽力配合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下称机电商会)谈判的同时,也表示了对结果的悲观。“两个月后最终裁下来,要想比11.8%低很难,所以现在我们就抓紧时间出口欧盟市场。”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无奈地对早报记者表示。
根据欧委会6月4日的决定,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税将分两步走,自6月6日起征收11.8%的临时性反倾销税,如果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协议,届时才将税率提升至47.6%(详见早报6月5日A32—33版《欧盟对华光伏征税:8月6日前税率11.8%,谈不拢升至47.6%》)。
此案是欧盟迄今进行的规模最大的贸易调查。2011年欧盟对中国太阳能产业的进口额达到210亿欧元,占中国对欧盟出口的7%。
按照欧盟原先的说法,从6月6日起就会征收47.6%的临时性关税,直到12月的终裁结果出炉再决定是否继续征收,但6月4日德古赫特表示,将给中国两个月的时间与欧盟磋商,以和平解决光伏争端。
“尽力配合机电商会”
代表中国光伏企业与欧盟进行谈判的是机电商会。
《经济参考报》昨日报道称,商务部和机电商会组成的谈判团队已经赴欧,并于本周开始与欧委会就光伏争端解决方案展开磋商。这也是光伏案反倾销初裁后的中欧首轮正式谈判。
此前,机电商会针对欧方初裁提出,在本案调查中,欧申诉方在申诉资格和产业代表性等问题上存在严重瑕疵,中方虽通过抗辩、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多次就上述问题与欧方交涉,但欧方没有澄清中方的关切。机电商会希望欧方能尽快就上述问题予以澄清,纠正调查中存在的不当行为,开展公平、合理的调查。
对于目前机电商会与国内光伏企业协调的进展,以及与欧盟方面谈判的进度,机电商会太阳能光伏产品分会秘书长孙广彬对早报记者称,“谈判的细节现在还不能对外公布。我们希望在8月6日之前能争取到最好的结果。”
一家光伏企业人士对早报记者透露,“这段时间,北京方面(机电商会)发了一些比如问卷这样的材料过来,我们就把各种材料填好立刻提交给他们。”
上述人士称,“现在企业就是尽力配合机电商会的工作。但是在经营方面,我们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因此会继续按照原有计划进行下去。”
阿特斯政府关系及业务发展总监张谦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初裁结果公布后,机电商会多次召集大家开会,了解企业产品在欧洲销售和价格的最新情况,探讨最终的解决方案,预计接下来还会不断有这种会议。”
不过,一家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相关负责人则对早报记者称,其并不看好价格承诺以及配额承诺。“价格承诺上,一线企业产品有溢价,承受能力强。二三线企业稍微加一些就受不了了,立场肯定不一样。配额上,有的企业这两年的规模在往上走,有的企业是萎缩了的,但给他们的配额却是要参照历史数据,这也会有问题。”
抢运欧洲
事实上,国内不少光伏企业对最终协商结果并不抱太大的期望。早在欧盟方面传出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时,加速海外设厂、降低欧洲市场比重、分散风险这些措施,国内光伏企业便已经开始筹划起来。
中电光伏14日夜间宣布其从位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的工厂已经开始出货光伏组件,预计将于6月中旬到8月期间向法国客户运送总额为6.4MW的光伏组件。2013年5月23日,中电光伏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工厂正式投入生产,未来产能将达300MW组件和100MW电池。这是中电光伏第二大生产基地。
不过就当前而言,赶在11.8%的临时性关税结束前,国内光伏企业拼命往欧盟市场出货。“我们老板一听说关税分两段,前段是11.8%,就跟我们说,现在手头有多少货就往欧洲出多少货。”一家光伏企业人士称。
有市场人士对早报记者称,目前不仅中国光伏企业利用11.8%临时关税的窗口期加速对欧盟出口,欧盟方面的进口商也在加速进货,于是输欧光伏组件价格甚至出现了稳中有升的格局。
上述光伏企业人士称,现在欧洲的下游企业也正在抓紧时间买中国的光伏组件,基本是一发过去,立刻就卖完了。“价格上来说还是有所上涨的。我们的组件价格比之前贵了每瓦1—2欧分的样子。然后欧洲进口商再交11.8%的关税后,卖给欧洲下游的光伏开发企业。”
不过,这一时间窗口也仅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中国的光伏组件从中国到达欧盟,算上通关大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6月份组件发出去,7月份到,7月份才开始发欧盟的,到那边已经8月份了。
此外,由于此前没有任何企业预计到欧盟方面的初裁是两段式的,于是基本都没有为欧盟市场预留太多生产计划,因此要大量向欧洲出货难度不小。“即使是一线的大厂,要在这一个月时间,额外给欧盟市场增加50-60MW,难度也很大。”
另据光伏业内人士称,从目前各家的数据看,日本市场是新的亮点。“四五月份,各大光伏企日本的比重都在飙升。”
“一定要让欧盟疼才行”
在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做出反倾销初裁后,商务部对欧盟葡萄酒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此后,还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未来可能对欧盟出口中国2.0升以上的汽车征税。
沈丹阳昨日称,中国对贸易救济的实施始终秉持审慎的态度,从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我们不主张什么都和光伏案挂钩,更不能动不动就说这是报复。”
葡萄酒和汽车两大产业对欧洲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中国出口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是法国,其次是意大利,这两个国家在初裁中支持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征税。
而汽车产业则是欧盟出口的大头。据新华社报道,汽车是上海关区从欧盟进口的第一大类商品,2012年共进口109.5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15.4%,高于上海关区2012年自欧进口总体增速14个百分点。欧洲汽车工业正在低谷之中。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最新数据显示,汽车销量在5月跌至20年低位。占据欧洲总市场近半壁江山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汽车商,遭遇到两位百分数或接近两位数的销量下滑。
不过,中国方面目前仍未见实际反击行动。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人士对早报记者称,对欧盟的多晶硅倾销一案的调查早就完成了,但是一直压着。
另有一家光伏上市企业的高层直言,“光谈是没用的,一定要让欧盟疼才行。”
“以我个人几十年的谈判经验来看,必须以‘打’促谈。现在商务部相关人士还在跟欧盟进行谈判,希望在8月6日之前能达成协议。我认为光寄希望于‘谈,凶多吉少。”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周世俭在1982年曾担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商务处秘书。周世俭称,以“打”取胜的案例有不少,比如1983年,美国单边限制了我国的纺织服装进口,当时中国说停止购买美国的粮食,结果芝加哥谷物交易所的粮食价格暴跌。我当时在美国大使馆,负责东美农产品的贸易,当时的美国小麦协会会长威尔逊、大豆协会会长理查德都来找我,我说你们要是解决了对我们纺织服装的限制,我们才有钱购买你们过剩的粮食。当时我国对美国纺织品的出口占1/3,我要求他们回去做工作,结果他们回去后就给农场主写信,让农场主给各州的议员写信,最后是各州的议员一起都进行反对。在内外压力下,美国向中国让步,允许中国的纺织品每年进口增长4个点。几十年前中国跟美国打的纺织服装贸易战,就是这么打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