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市场逐渐臻于成熟,客户对系统的要求不再仅止于价格是否划算,更希望拥有高品质、高稳定的电力来源。与之相关者,包含太阳能组件效率的提升,稳固的支架系统,还有完善的监控维护。当系统本身的发电效能越高,且运作越是稳定,就可带来更好的收益。
以日本市场为例,在2012年推出再生能源特别措施法案后,日本跃升成为全球主要太阳能市场之一,但从今年起,需求将会逐渐降至稳定水准,能提高发电功效的高效产品、储能设备、即时监控系统以及整合性的能源方案则会兴起。日本将走入“质、量并重”的时代,意味着内部投报率(IRR)更高的高品质发电将成为市场显学。
除了更高的组件发电效能外,若组件能如向日葵一般追着太阳转动,就能有效提高每天的实际发电时数。如此一来,不仅能提升发电量,也将有助降低太阳能发电的间歇性,进而降低电网调节的压力。
如果把iPVita和iPV Tracker互相结合,iPVita可有效远端控制所搭配的iPV Solar Tracker,同时每天设定时间自动对时、调整系统角度,长期下来即可避免任何角度误差,让发电效能更上层楼。
罗家庆特别强调,未来的趋势是“高品质供电”,这意味着高发电量,也意味着供电稳定。太阳能属间歇性能源,即使不考虑日光强度的变化,固定式系统单日发电量也会随着时间而有所改变,进而影响电网稳定性。但是用iPV Tracker,就可以达成日间稳定供电。
何以见得?罗家庆演示目前装设在台湾、日本、中国新疆、欧洲卢森堡等地的发电系统,说明:“iPV Tracker的旋转角度大,所以从清早太阳升起就可以开始发电,直到太阳下山。而且精准的定日功能也不受不同季节的不同日光角度影响,一年四季的白天都能发挥最大发电功效。”
罗家庆首先说明新疆特变的示范型专案案例。零故障率的iPV Tracker在上下午的发电量远高于固定式系统,且更大的旋转角度也让发电量优于其他追日系统约5-10%。根据实例统计,iPV Tracker在纬度45度左右地区,年发电时数可达1359小时,比固定式系统多了65%;南北纬60度以上的高纬度地区年发电时数,更可增加100%以上。
罗家庆断言,因为追日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日间发电功能,未来将因此取代固定式系统。有了iPVita等监控装置的协助,更能将追日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全日供电的意义不仅止于更稳定的日间电流、更高的发电量,也将创造更高的售电收益。这个优势,在中国与日本更加明显。罗家庆举例,中国大西部的电厂因电网容量问题而有限电措施,而日本也提出每年360小时不买电合约的办法;这两个政策目的相同,都是为了降低发电尖峰时期流入对电网的太阳能电力。如此一来将造成发电量高峰时期却无法售电的情况,进而影响系统的IRR。
如此一来,四季、全日都能稳定发电的追日系统,就成了保障售电收益,维持稳定IRR的最佳利器。iPV Tracker的建置成本虽较固定式系统高了8-11%,但在能保证稳定运转的情况下,将可带来十倍的发电收益。
电厂经验:过去与未来
从一支、一支的测试用系统开始,iPV Tracker足迹已从家乡台湾走入欧洲、美国、日本、中国大陆等主要市场,在四十余个国家拥有专利,也被认定为具有国际竞争性的追日系统。Big Sun目前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已包含隆基、艾康、中环环欧、天合光能等一线大厂,同时也在全球取得数百MW的合作订单。
日本是Big Sun相当重视的市场。日本除了像台湾一样容易有台风、地震,冬季时会下雪,但这些情况都不影响iPV Tracker的运作。到今年第一季为止,Big Sun已在日本取得6.2MW的案厂量,今年可望挑战20MW。由于日本已逐渐迈向成熟市场,因此Big Sun也看准日本对“高品质发电”的需求,推动搭配iPVita的系统方案。
罗家庆说:“虽然我们目前的系统案规模都不大,但我们重视个别案件的成功,并吸取经验、进行改善,为未来的案厂做准备。”Big Sun指出,公司以大型电站为发展方向,而全日稳定供电则是Big Sun的目标。前者透过吸取现有的经验来陆续推动,后者则须搭配储能设备。
为此,Big Sun也已展开大型电厂级储能装置的研发脚步,且会采用非锂电池的技术。虽然罗家庆暂且保留储能装置的研发现况,但有了iPV Tracker、iPVita的经验,Big Sun已逐渐成为市场、产品、技术成熟的公司,让人更加期待整合性能源方案正式问世的那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