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三年,台湾面板大户友达光电(AUO,下称“友达”)的昆山项目终于尘埃落定。
友达日前公告称,昆山工厂的液晶面板项目将从8.5代线改为6代LTPS(低温多晶硅)线,分两至三年投入500亿元新台币,月产2万~3万片玻璃基板,预计2016年量产。
业内分析师向记者表示,友达昆山项目投资“缩水”一半,是想避开大陆8.5代线的“红海”,结合自身的财力,并兑现向大陆相关部门的承诺,综合考虑才做出这一重大的调整。
转攻中小尺寸
2011年6月22日,台湾经济主管部门核准友达以7.9625亿美元参股大陆昆山龙飞光电项目,持股达49%(龙飞余下51%股权由昆山市政府持有)。友达成为首家在大陆投资8.5代液晶面板线的台湾面板大厂。当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第8.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项目。
不料,全球面板产业景气恶化,市场供过于求,友达面临经营困境,昆山市政府出资兴建的厂房工程早已完工,友达的设备却迟迟没能到位。
一拖三年,面板业格局大变。其间,京东方在北京、华星光电在深圳的两条8.5代线成功投产,并实现盈利,大陆面板业崛起;三星苏州的8.5代线于去年年底投产,今年京东方合肥、LGD广州的8.5代线也将陆续投产;而京东方重庆、华星光电二期、南京中电熊猫三条8.5代线正在建设中。
到2015年,大陆将有8条8.5代线建成投产。Display Search预测,大陆8.5代线产能(以投入基板数量计算)将从2013年四季度的每月25万片上升到2015年四季度的每月67万片。这意味着两年内,中国8.5代线产能的增幅将超过260%,在全球8.5代线总产能中占比将从目前的19%提升至2015年四季度的39%。
奥维咨询总经理喻亮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2015年全球8.5代线将有十多条,是产能最密集的代线,供过于求的压力陡增,“友达此时才在大陆上8.5代线没有竞争力。”
友达表示,经过审慎评估,董事会决定变更昆山投资计划,致力于技术升级与产品差异化,追求公司长远利益。
事实上,友达2011、2012年连续亏损,2013年才扭亏为盈。“过去两年,友达一直在收紧资本支出”,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说,去年盈利使友达手上有些资金,而昆山项目已经不能再拖,“批条”过了三年期限一旦失效,友达将失信于政府。
李亚琴认为,LTPS面板是高端的中小尺寸产品。一方面,随着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销量的增长,中小尺寸面板需求增长比电视面板更快;另一方面,LTPS面板在智能手机市场的渗透率才10%左右,潜力可期,盈利性更好。
“目前LTPS面板主要由日本企业供应,”Display Search分析师吴荣兵说,LTPS面板与普通面板相比,具有低能耗、高分辨率的特点,很容易达到300 PPI(分辨率单位),使手机屏也能做到高清,甚至4K(超高清)。所以,LTPS面板的需求很大。
不像8.5代线,大陆已有的LTPS线屈指可数。吴荣兵说,深天马在厦门有一条5.5代LTPS线,京东方在鄂尔多斯的5.5代AMOLED项目相当多的产能是生产LTPS液晶面板。华星光电如果今年上三期项目,也有可能会在武汉上6代LTPS线。
而且,6代线可以经济切割从3.5、7、10.1、14.1、13.3、32、39英寸等多个尺寸,可覆盖从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和小尺寸电视的液晶面板。“应用范围大、竞争不激烈”,喻亮星说,国内六代面板线很少,只有南京中电熊猫、京东方合肥两条,“友达昆山上马6代线,可将风险降低”。
大陆市场不能丢
虽然看着口袋办事,但是对友达来说,大陆是不能放弃的战略市场。
一位业内人士说,友达昆山项目拖延三年,还有一个外部因素。台湾一直想与大陆建立自由贸易区,希望台湾面板像台湾的水果一样,免关税进入大陆市场。毕竟大陆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彩电、手机、平板电脑市场之一,同时还是全球最主要的彩电、手机、平板电脑生产基地。
“两三年前,全球面板业不景气,友达在台湾的面板产能足够,再加上面板出口大陆市场存在免关税的预期,所以就不急于上马昆山项目。但几年下来,关税也没有降下来。”上述业内人士说。
反而是韩国三星、LG在中国面板市场“捷足先登”,分别在苏州、广州上马8.5代线。随着大陆面板业崛起,台湾面板业面临挑战和竞争压力。
李亚琴分析说,友达的战略是向高端和差异化产品转型,比如曲型面板、高分辨率面板。全球显示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友达必须在大陆市场争得一席之地。所以,友达将6代LTPS线放在大陆,此前友达在台湾的LTPS线只有3.5代和4.5代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