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华泰柏瑞基金发布公告称,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简称:光伏ETF,发售代码:515793,上市代码:515790)将于12月1日进行发售,发行期一天,现金认购募集规模上限为20亿元(不包括募集期利息和认购费用)。据悉,这是行业首只光伏ETF,跟踪标的指数是中证光伏产业指数。
在“提升清洁能源占比,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政策引导之下,光伏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可期。不过,快速发展中的光伏行业,仍然会有不少变数:市场对于技术的最终选择,将推动行业的不断形塑。而通过指数投资,则可以规避个股公司的技术风险,捕捉行业红利。在经历了补贴退坡和去产能之后,中证光伏产业指数成分股过去三年业绩相对稳定,今年随着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整体业绩开始爆发,未来几年业绩增速有望保持更高水平。
资料显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现和运用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革命”。清洁能源之中,光伏则是近年来获得快速落地运用并不断扩展在世界能源体系占比的一种新兴能源形式。特别是在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中国自2007年起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光伏生产国,不论产能还是技术均领先全球。至2019年底,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70%,新增装机量连续七年排名全球第一。按《中国2050年光伏发展展望》预计,到2035年,中国光伏发电量将成为所有能源类型的第一位,占当年发电总量的28%。
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光伏行业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例如光伏组件市场前十大公司中有八家为中国公司。光伏产业链公司,也纷纷登陆A股市场,成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投资标的,其中,更有产业链上市公司已经成长为千亿级市值巨头,这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光伏产业公司的热衷与追捧。
不过,作为新兴能源形式,光伏产业链在技术层面仍然在不断变化中。回顾光伏产业近年来的发展,其重要的技术路线变迁就是单晶硅对多晶硅的替代,虽然目前光伏产业单晶硅的技术趋势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是2015年之前的行业中多晶硅才是主流。产业创新不止,随着技术的迭代进步,高效异质结(HJT)光伏电池,因为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制程简单等优势,成为行业探索的重要方向。
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也让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不断变化,市场对于技术的最终选择,会使得原先的龙头企业不断迭代。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光伏产业的难度可想而知。而通过指数投资光伏行业,则可以规避个股公司的技术风险,获得未来光伏行业红利。
本次发行的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跟踪的是中证光伏产业指数(931151.CSI)。具体来看,中证光伏产业指数将主营业务涉及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上市公司作为待选样本,选取不超过50家最具有代表性公司作为样本股,反映光伏产业公司的整体表现。成分股在行业分布上,覆盖产业链多个细分领域,包括硅片、多晶硅、电池片、电缆、光伏玻璃、电池组件、逆变器、光伏支架和光伏电站等。为投资者完整布局产业链提供了便利的投资工具。
同时,指数在成分股的选择上综合考虑了流动性、市值等多重因素,因此指数优中选优、大市值龙头的特征非常突出。Wind数据显示,中证光伏产业指数2019年以来累计涨幅为110.98%,年化回报逾50%。相对于沪深300指数和中证500指数的累计超额收益分别为48.08%和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