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电煤油气皆非小事,事事关系国计民生。中新网能源频道通过“能源周刊”系列报道,从国家政策,到百姓民生,从国际能源纠纷,到国内市场波动,梳理过去一周的能源要闻,回顾值得记忆的能源故事。
中新网2月22日电 (能源频道史建磊) 19日晚间,中石化发布公告称,拟重组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中石化邀民资一起卖油,油改概念股跟着吃香,2月20日,石油板块集体爆发,中石化更是时隔5年后再度出现罕见涨停,创近10个月以来的新高。
煤炭市场本周依旧低迷,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自2013年12月25日创出最高点641元/吨之后便一路下滑,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六个报告周期下降,累计降幅已经达到了69元/吨,机构分析师称,煤炭运价上涨价格却出现下滑,表明煤炭企业议价能力近乎彻底沦陷。
我国光伏业则将迎来新一轮“双反”考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这一裁决意味着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
2月21日新京报:引入民资“卖油”中石化时隔五年涨停
中国石化19日晚发布公告称,拟重组所属优质资产——油品销售业务,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社会和民营资本持股比例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上限为30%。
中石化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实已有预兆。中国石化新闻办公室官微1月24日发布的一条内容显示,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在集团年会上称,中石化将在专业化重组和市场化改革中,加大与社会资本和非公资本开展合作、合资力度,借以调整资产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中石化邀民资一起卖油,油改概念股跟着吃香。中国石化昨日(20日)开盘大幅高开超7%,随后股价封死涨停。截至收盘,报5.17元,涨幅10.00%。此外,中石化H股股价上涨9.42%。这是中石化近5年来首次触及涨停。在相关消息带动下,油气改革概念股昨日掀起涨停潮。包括天利高新、上海石化、广聚能源等在内的10只股票涨停。使得两市盘面上,石油板块大涨逾7%。
作为中国“三桶油”之一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在A股上市,其最近一次涨停已经要追溯到2009年7月22日。记者梳理发现,中国石化上市以来共经历13次涨停。
中金公司认为,中石化启动销售业务重组,拓展了销售板块资产潜力。中石化选择下游核心资产来落实混合所有制,既向社会资本展示极大的诚意,股权出让后将可能提升中石化上市公司的价值。而出让权益所获资金用途,有望提升股东回报。
2月20日中国证券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六连跌煤企议价能力近乎沦陷
2月19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数据显示,最新一期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于562元/吨,环比再度下降9元/吨,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铁路货物运价上调,本会加大煤炭企业的到港成本,但依旧没有阻挡住动力煤价格的继续探底。业内认为,这标志着煤炭企业向下游转移成本的能力已经基本丧失,煤炭价格中短期内仍将继续低迷。
最新数据显示,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自2013年12月25日创出最高点641元/吨之后便一路下滑,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六个报告周期下降,累计降幅已经达到了69元/吨。
有机构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2013年底煤炭价格的走高多是为新一年煤电合同谈判获取筹码,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2014年以来,煤炭需求依旧低迷,产能过剩并没改观,这成为今年价格持续下滑的直接原因。
前述分析师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本期价格下降港口规格品的数量占比仍然高达75%,表明动力煤市场继续处于“买方市场”格局。但是该分析师注意到,煤炭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因素:一方面,本期价格指数环比下降了9元/吨,下降幅度有所收窄;另一方面4500大卡动力煤在各港交易价格区间的降幅已经明显收缩,但能否带动其他煤种止跌还有待观察。
“行业内普遍预计煤炭市场的低迷短期内不会有所改观。”该分析师指出,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了《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自2014年2月15日起,调整铁路货物运价,其中明确,大秦、京秦、京原、丰沙大等铁路本线煤炭运输运价率每吨公里提高1.5分。尽管铁路运价上调增加了动力煤到达港口的销售成本,但是仍难以冲抵需求不振、环保加码等各项因素对环渤海地区动力煤市场的不利影响,导致本期环渤海地区动力煤交易价格继续下降。
“煤炭运价上涨价格却出现下滑,表明煤炭企业议价能力近乎彻底沦陷。”该分析师指出。
2月17日京华时报:美初裁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其产业造成实质损害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4日初裁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这一裁决意味着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日宣布,该委员会进行投票的四位委员一致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另外两位委员未参与案件调查。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案处理程序,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肯定性初裁后,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展开“双反”调查,直至今年3月和6月分别作出反补贴初裁和反倾销初裁。
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案始于去年12月。德国光伏企业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美国分公司提出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发起“双反”调查。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宣布立案,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双反”调查。这是两年多来美国第二次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发起“双反”调查。2011年11月,美国首次发起同类调查,后于2012年裁定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18.32%至249.96%的反倾销税及14.78%至15.97%的反补贴税。
此次立案消息传出后,中国商务部表示严重关切。中国商务部敦促美方审慎处理,慎重采取措施,终止调查程序。今后中方将密切关注案件进展,评估对中国光伏业界造成的影响,坚决利用各种机制维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指出,此次美国发起的调查针对性比较明显,因为这次国际贸易委员会14日初裁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这一裁决意味着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将台湾地区也包括在内。2011年那次发起的调查并不包括台湾地区,这使得大陆光伏企业可以“借道”台湾将光伏组件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减轻了受到的冲击。
2月17日京华时报:能源局提出油气管网开放办法三桶油垄断有望打破
上周末,国家能源局对外公布了《2014年市场监管工作要点》,明确提出今年将出台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这意味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对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网络的垄断有望被打破。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今年将会研究出台《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促进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重点对油气管网设施输送(储存)能力及效率、接入申请与受理、合同签订与执行、信息公开与报送等情况实施监管。在去年11月,国家能源局已经完成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的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油气管网运营企业应根据一定排序,即以现有输送(储存)合同用户,国家政策规定的优先类、鼓励类用户,申请、签订输送(储存)在先的新增用户,无歧视地对第三方开放管道设施。同时为了加强监管,国家能源局将全面负责公平开放的监管,并赋予其分布各地的派出机构监管职权。
业内普遍预期,如果今年在上述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之上出台正式的监管办法,那就意味着目前由“三桶油”垄断的油气管网将逐渐向第三方开放,“三桶油”各自运营的油气管网也有可能实现互联互通。据了解,当前我国境内油气管网长度达到10万多公里,主要由“三桶油”和地方燃气公司来投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