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11个月跌去1.2万亿,光伏上市公司市值"大跳水"

2023年,光伏上市企业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圈子,一边是光伏新装机量的持续高涨,业内大部分企业赚的盆满钵满;另一方面则是赚得越多,上市企业的股价跌得越狠。

中原证券研报指出,光伏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目前市场对新能源板块风险偏好较低,资金持续撤离板块,短期难有改观。

笔者统计了86家光伏A股上市企业,以今年1月2日为起点,到12月5日截止,这些企业在过去11个月期间,市值一共跌去了11526亿。其中,涉及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产业的32家企业市值下滑就达6616亿元,以37.21%的数量跌去了57.40%的市值,为整个产业之首。

我们暂且以企业的最大主营业务为标准粗略分类,具体情况如下:

主产业链

从统计结果来看,以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为代表的光伏主产业链企业,其市值跌幅大多数都处于40%以下,5家跌幅超50%。

其中,市值跌幅最高的是组件巨头天合光能,其市值从年初的1383.16亿跌至现在的562.52亿,跌幅达59.33%。紧随其后的是弘元绿能、金刚光伏、晶澳科技及隆基绿能,跌幅分别为58.28%、56.91%、55.45%、51.25%。

今年以来,四大环节产品价格中,多晶硅价格跌幅最大,单晶致密料的价格从年初的17.62万元/吨跌至12月6日的6.04万元/吨,跌幅达191.72%。反映到相应公司市值上,也并不乐观。

协鑫科技市值从536.745亿港元下滑至288.25亿港元,下滑幅度达46.30%;通威股份在过去11个月市值下滑达679.34亿,跌幅达39.11%;大全能源,新特能源则分别下滑389.57亿、16.00亿元,跌幅为38.23%、32.97%。

随着上游硅片价格的大幅下滑,硅片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弘元绿能(上机数控)从“卖铲人”到“淘金者”,切入硅片尝到甜头后不惜改名换姓,押注光伏一体化制造。2023年弘元绿能市值从434.88亿跌至不足200亿,跌幅达58.28%,超过行业龙头隆基绿能的51.25%及TCL中环的47.88%。

而同为下场“淘金”的双良节能也没能逃离下跌的命运,从年初的242.2亿跌至156.38亿,跌幅达35.39亿。

2023年处于行业中下游的电池片及组件行业,受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得以稍微喘息,不过相较于上游硅片、多晶硅,电池片及组件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价格战出现频率更高。

在这个板块中,天合光能领跌,在过去11个月中市值从1383.16亿跌至562.52亿,跌幅达59.33%。

在跌幅前十的榜单中,晶科、晶澳、天合光能等龙头均在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金刚光伏以56.91%跌幅位列第二,该公司自去年起转型异质结电池及组件制造,目前仍未实现盈利,这也是企业市值腰斩的主要原因。

逆变器

2023年,受海外市场库存积压影响,逆变器行业也迎来了一波市值回调。

其中,昱能科技在今年前11个月中市值跌去近73%,为统计的企业中跌幅最大。

紧随其后的是禾迈股份及锦浪科技,分别为66.16%、62.32%。而行业龙头阳光电源在一众龙头中表现最佳,市值下滑幅度不足3成。

以下为统计的86家企业在今年的市值变化:

最新相关
逐光前行,中国光伏以韧性穿越周期

逐光前行,中国光伏以韧性穿越周期

风口上的光伏产业,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结构性重塑。在央视推出的纪录片《逐光》第三集《绝地反击》中,镜头聚焦中国光伏企业在复杂周期中的坚韧突围,揭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在变局中重塑...

千亿新能源央企,成功上市!

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 华电新能,股票代码: 600930)于2025年7月16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以3.18元/股的发行价和57.14亿股的发行规模(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