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29日电 中欧贸易史上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27日“峰回路转”,在距8月6日仅10天的最后关头,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终于达成价格承诺。虽然具体价格未对外公布,但中国行业组织称结果体现绝大多数企业意愿,有业内专家则称,中国能保持住在欧盟60%的市场份额,但行业内的部分企业仍将面临着被整合或者淘汰。
中欧光伏大战峰回路转
今年6月4日,欧委会正式宣布将分两步对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实施临时性关税。自6月6日起,欧盟将执行11.8%的临时税率,8月6日后税率将涨至47.6%,其间平均税率为37.2%至67.9%。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所教授林伯强表示,11.8%的税率对于全行业亏损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依然难以承受。而如果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欧盟大门将基本对中企关闭。
经过一个月多的谈判拉锯,在距8月6日仅有10天的最后关头,中欧这起史上最大贸易纠纷终于“友好解决”。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5家行业组织在27日发表联合声明,称经过中欧双方艰苦、细致的谈判,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该价格承诺体现了中方绝大多数企业的意愿,使中国光伏产品在双方协商达成的贸易安排下,继续对欧盟出口,并保持合理市场份额。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对此表示,“尽管都谈不上满意,但双方都能够接受,这不仅符合中欧双方企业的利益,更符合双方国家利益,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欧盟光伏产品出口贸易额达210亿欧元,对欧光伏出口量占中国全部对外光伏出口总量的70%-80%。对欧光伏出口直接关系中国近40万光伏从业人员就业问题。
中国产品价格优势削弱
虽然中国机电商会的声明并未公开价格承诺的具体内容,如价格、配额等信息,但多家媒体援引消息人士观点称,中国输欧光伏产品价格下限将被设定为0.56或0.57欧元/瓦。
经济参考报今日报道称,各退一步之后,中欧达成的最终价格承诺安排将光伏产品最低限价设定为每瓦0.56欧元,并限量为每年出口7G W。
据了解,此前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盟的价格约在0.5- 0.52欧元/瓦,欧盟内的光伏生产商成本价则接近0.6欧元/瓦,有业内人士表示,达成价格谈判后,虽然中国光伏产品在价格上仍有竞争力,但较此前会大幅度减弱。
中国证券报29日报道称,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主任陈惠清表示,最终谈判的价格控制水平不对外公布,出口数量配额如何在国内企业中分配,还在研究阶段,不便透露。但是,大多数企业对此是满意的,通过这样的贸易安排,企业能保持合理的出口份额。总体来说,中国能保持住在欧盟60%的市场份额。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指出,受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盟在价格提升和年度配额的影响,国内光伏行业将加速整合,龙头企业承受能力较大,并且按照国家的鼓励政策将得到进一步扶持,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则面临着被整合或者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