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间,据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汉能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将出售20亿股公司股份;另外一份文件称汉能主席李河君将额外出售5亿股公司股份;李河君持股比例将降至74.75%。
据今日港交所权益披露显示,被香港证监会勒令停牌数月的汉能薄膜发电(00566.HK)主席李河君,在12月21日场外减持25亿股汉能,持股比例从80.75%下降到74.75%。李河君这次出售每股均价仅0.18元人民币,仅相当于汉能停牌前股价3.91港元的约5.6%。
12月2日,汉能薄膜发电公告披露,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塔石化”)与内蒙古满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满世投资”)两家设备购买方与汉能的股权认购协议失效,涉及金额多达220亿港元。最新的消息则显示,汉能旗下子公司汉能薄膜发电亚太有限公司甚至因拖欠办公室房屋租金176万港元而被物权方诉至法院追债。
第三方合作相继搁浅、资金链岌岌可危。在此情形下,汉能捆绑出售旗下水电资产与上市公司股份的传闻四起。尽管汉能对此讳而不言,但《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取的信息资料显示,从2009年开始,汉能已先后多次将旗下金安桥水电站的数亿股股权出质给国家开发银行、锦州银行、民生信托、四川信托、重庆越骋等多家金融机构。
种种迹象表明,汉能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在外界看来,汉能要想摆脱困境,“割肉”自救也是不无可能。
难解的困局
但残酷的现实是,昔日的千亿光伏帝国,俨然已经身陷囹圄,似乎不得不“割肉”自救。
自今年5月20日股票价格遭遇“拦腰斩”后,汉能一蹶不振,停盘、亏损、裁员,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利空尽出。
根据汉能薄膜发电披露的中期业绩报告,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收21.18亿港元,同比减少34%;毛利14.61亿港元,同比减少约46%;亏损额为5932万港元,与去年同比下滑幅度高达103.5%。
不仅如此,为了消除外界对汉能存在大量关联交易的疑虑,汉能薄膜发电先后终止了其与母公司存在的两笔关联交易,并先后与山东新华联、宝塔石化、内蒙古满世投资等公司签订了生产线设备销售合同和股份认购协议,意图开拓第三方合作市场。
“当务之急,汉能应当尽快想办法寻求复盘”,浙商证券一名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停牌后汉能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途径受阻,加之负面消息不断,信誉受损。如今第三方合作计划相继流产,这对资金本就捉襟见肘的汉能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根据此前达成的合作协议,汉能计划向内蒙古满世投资以及宝塔石化分别配售1.1亿~11亿股及3亿~30亿股新股,每股作价5.38港元。后两者还分别计划向汉能方面购买总产能为1200兆瓦和600兆瓦的BIPV生产线设备销售及服务,涉及金额共计19.8亿美元。
而汉能薄膜发电于12月2日发布的公告披露,由于上述两家企业在11月30日之前的累计付款未达到合同约定的80%额度,故股权认购协议失效。而根据此前的认购协议,如若顺利配售新股,汉能最多可获得220.25亿港元的收入。
除此之外,汉能还曾与山东新华联达成15亿股的股权认购协议,每股认购价格为3.64港元,该协议原本计划于今年10月底完成,但最终因故将交易时间延迟至2016年4月30日。
“没读懂汉能的人,都赔得很惨。”年初李河君的一句笑谈言犹在耳。当时谁也未曾料到,如今10个月过后,繁华落尽的汉能竟已是满目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