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中下旬,随着阳光电源、协鑫集成、太阳能等光伏企业2018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出炉,半年一度的业绩“披露潮”拉开了序幕。
受五月份531新政的影响,光伏行业遭受遇冷,整个国内光伏市场规模被大大限制,火热的市场行情迅速跌入冰冻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上市光伏企业业绩究竟如何呢?
华夏能源网通过对28家光伏上市企业业绩预告统计发现,近八成光伏企业预喜,但也有不少企业进入了自身发展的尴尬期。哪些光伏企业是大赢家?哪些企业又在这半年遭受了重创?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2018年上半年28家光伏上市企业业绩预告
从华夏能源网统计的的28家国内光伏企业半年业绩预报来看,近九成光伏上市企业依然维持业绩“飘红”状态,但仍有少数企业业绩表现较差甚至亏损。在这些已披露业绩预报的光伏企业中,大部分是光伏产业链下游的企业,隆基股份、通威集团、特变电工等上游巨头还暂未披露。
2018年上半年,受益于前五个月光伏市场的快速拉动,企业整体维持向好发展态势。但不难发现,由于光伏新政的出台,少数企业业绩已明显开始出现波动。
其中,中来、珈伟股份降幅较大,预计分别同比下降幅度为65.55%-44.76%、95.57%-82.27%。中来表示,随着2018年光伏行业平价上网趋势的逐步推进,国家补贴政的进一步调整,光伏行业竞争加剧、盈利水平下降,倒逼上游企业调整价格、降低成本,公司为了维持市场地位和维护客户利益,适度调整了销售与价格策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半年度公司业绩。
珈伟股份也在在业绩变动原因说明中强调,受国家宏观政策、金融“去杠杆”以及国家5.31光伏新政出台的影响,公司主要EPC合作客户资金紧张,电站投资规模下降,导致公司上半年EPC业务缩减,收入减少;此外,期间费用增加。由于融资成本上升,导致财务费用增加;上半年公司加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研发投入,导致研发费用增加。
在报表中还可以看到,协鑫集成同比增减-15%-25%,业绩基本持平。不过,协鑫集成表示,虽然光伏“5.31新政”发布后,对2018年国内光伏电站装机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国内光伏产品需求减少。但协鑫早已将重心转移至海外市场,将海外市场作为公司战略布局的重点,目前,海外市场订单饱满。
同时,在光伏“5.31新政”发布之前,协鑫已提前锁定了部分订单产品的价格。当市场需求减少导致光伏产品上游原材料价格快速下跌时,公司毛利得到提升。
二、光伏企业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排行榜(预告)
一般认为,盈利水平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结果,也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好坏的最直观数据。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2018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排行榜。
盘点发现,28光伏企业在2017年度获得盈利。东旭蓝天、太阳能和阳光电源分别以分别为12.5-13亿元、4.3-4.7亿元、3.69-4.06亿元的净利润位居前三甲。值得一提的是,东旭蓝天的利润增幅同样位居第一,高达725%-758%,其主营业务是电站投资和EPC,属于产业链下游,所以,531新政对其业绩影响相对于上游产业来说,并不大。不过其中利润来源还包括公司转让房地产业务收益及过渡期损益13.3亿元计入本期的投资收益。同时,上半年,东旭蓝天投建的电站陆续并网发电,公司生态环保产业业绩也在逐步释放。
有人喜,有人悲。向日葵、天龙光电亏损最为严重,其亏损额分别达到1.15-1.2个亿、0.2-0.25个亿。向日葵表示,受531新政影响,国内光伏产品需求减少,使公司的销售收入锐减,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毛利率水平低,导致营业利润减少,但相关的期间费用并没有减少。目前,向日葵处于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期间。
天龙光电的亏损,是由于其收入未有增长,毛利未有增加。同时,因租赁合同提前终止违约金收入,导致2018年半年度非经常性损益金额约为180万元,。
综合来看,虽然整个光伏行业受到531新政的影响,但是国内绝大多数光伏企业效益向好,其中东旭蓝天阳光电源等老牌或龙头企业的业绩表现仍然相当亮眼。
未来,在平价上网诉求和产能加速释放等多重因素的制约下,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愈趋激烈,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润也将被逐渐压缩,甚至个别企业将面临生死挑战。因此,未来光伏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从“量变”转向“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