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能源大事记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新中国的能源电力工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动力支撑。中电传媒新媒体编辑部整理出党领导的能源电力事业从延安时期发展到今天的重要历程、重大事件,以此庆祝党的百年华诞。

1. 1941年,创建延安阎店子发电厂

1941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阎店子创建发电厂,尽管功率只有3千瓦,但依然支撑几十个无线电台,把中国共产党的联络范围扩展到国统区乃至苏联,这也成为我党领导电力实业的开端。自此,我党领导的电力工业开始了伟大的征程。

2. 1946年9月,镜泊湖电厂2号机组修复工作完工

黑龙江牡丹江镜泊湖发电厂始建于1937年,是我国历史上发电年代最早的中型水电厂,最早由日本人兴建,日寇溃逃前,销毁了整个电厂。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牡丹江公署电业总局正式成立。镜泊湖电厂全体工人不分昼夜地抢修两台发电机组,1946年9月下旬,2号机组修复工作终于完工。

3. 1945年8月25日,下花园发电厂获得解放

下花园发电厂始建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侵华日军利用这里充裕的水和煤,建起了下花园发电所。他们从附近农村抓来劳工,在电厂做各种苦役。但工人们并没有屈服,与日军斗智斗勇,给八路军传情报、送物资。1945年8月25日,下花园获得解放,晋察冀边区政府接管了下花园发电所,并更名为下花园发电厂,获得彻底解放的发电厂职工努力生产,节约开支,安全发电,积极支援前线,成绩卓著,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委员会通令嘉奖,并被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评为模范电厂。

4. 1947年7月,华北解放区第一座发电厂――“刘伯承电厂”发电建成

1946年,刘伯承、邓小平在山西长治潞城西白兔村建立了“华北军工第一厂”,俗称“刘伯承电厂”(装机容量为670千瓦),两台机组当年生产电力100余万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红色电厂”。它于1947年7月开始发电,是华北解放区第一座发电厂。

5. 1948年,华北解放区第一座红色水力发电站――^^水水电站建成

1948年,华北解放区第一座红色水力发电站――^^水水电站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南部^^水村落成,将源源不断的电能送往西柏坡,支持西柏坡兵工厂生产,让老一辈革命家在明亮的电灯下指挥解放战争。

6. 1949年10月1日,燃料工业部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设立燃料工业部,管理全国煤炭、电力和石油工业。

7. 1953年1月1日,“一五”计划确定电力工业计划

1953年1月1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式实施。“一五”计划确定电力工业计划是:装机205万千瓦,期末(1957年)年发电量159亿千瓦时。同时明确了“一五”电力建设方针:以建设火电(包括热电联产)为主,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条件,进行水力电站的建设,并大力地进行水力资源的勘测工作,为今后积极地开展水电建设准备条件。

8. 1952年,阜新电厂恢复和扩建工程启动

阜新发电厂始建于1936年8月,曾是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1948年阜新解放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工程中,电力占24项。1952年,作为24个电力重点工程的第一项,阜新电厂扩建工程启动,中华大地上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由此发端。1952年9月17日,汽轮发电机组比计划提前一个半月完成安装。毛主席发来嘉勉电,祝贺提前完成发电机组安装。

9. 1953年,丰满水电站修复续建工程启动

丰满水电站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境内的松花江上,1937年日本侵占东北时期开工兴建,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日本侵略者用强抓、骗招、征集等手段掠夺劳动力数万人。1948年3月9日吉林市解放,丰满水电站回到人民手中,从此翻开了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丰满水电站未完工程建设,“一五”计划将丰满水电站未完工程建设列为重点建设项目。1953年完成了丰满水电站的恢复和改建任务,使该电站的装机容量由13万千瓦增加到55.4万千瓦。20世纪的国内水电站,刘家峡、新安江、葛洲坝电厂甚至长江三峡等特大电站,很多管理技术力量都是丰满输送的,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

10.1954年1月27日,松东李高压输电线建成

1953年7月20日,新中国第一条自己设计、施工的横跨辽宁、吉林两省的220千伏的松东李(丰满-虎石台-石寨)高压输电线路(即506工程)破土动工。1954年1月27日建成并网送电。

11.1955年7月,成立石油工业部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决定,在石油管理总局的基础上成立石油工业部,加强了在全国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的力度。

12.1955年7月30日,电力工业部成立

1955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成立。

1958年2月11日,水利部与电力工业部合并,第一次重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13.1956年,第一台国产6000千万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投产

1956年,第一套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安徽淮南电厂顺利投入运行,从此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火电设备的历史。1958年8月,国产第一台1.2万千瓦机组在重庆电厂投产;1958年12月,第一台2.5万千瓦机组在闸北电厂投产。

14.1957年4月,新安江水电站开工

新安江水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制造设备的大型水电站,被誉为“长江三峡的试验田”,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水电建设的水平,为国家建设大型水电站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国内多座大中型水电站输入了大量人才。工程于1957年4月开工,1960年4月第1台机组发电。电站总装机容量662.5兆瓦,保证出力178兆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8.6亿千瓦时。电站主要担负华东电网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任务,并且有防洪、灌溉、航运和养殖等综合效益。

15.1957年12月,新中国宣布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建成

玉门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1957年12月,新中国宣布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这里建成。自1950年至1958年,玉门油田共产油373万吨,占全国原油总产量454万吨的82%,成为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玉门油田曾担负起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场、大研究场所和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的“三大四出”历史重任,培养造就了“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石油工人的楷模和精英,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留存下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工业遗迹。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20年,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6.1958年6月,四川石油管理局成立

1958年6月,四川石油管理局成立,开始在四川盆地开展大规模勘探开发天然气。1963年,四川盆地建设了国内第一条专门输送天然气的巴渝输气管道。该管道起于巴县石油沟,止于重庆化工厂,管径为426毫米,全长54.7千米。1966年底,威远构造探明储量达400亿立方米,这次会战找到四川第一个陆上整装大气田――威远气田,并成功打出了我国第一口横穿油层的拐弯多底井和第一口水平多底井。川中威远气田成为60年代中国最大气田。

17.1958年6月,发现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1958年6月,勘探发现松辽盆地第一个油田,并正式命名为大庆油田。1960年,国家组织大庆石油会战,投入试验性开发。1963年底,大庆油田结束试验性开发,进入全面开发建设,先后开发了萨尔图、杏树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并勘探准备了一批可开发的新油田。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形成了一套自主研发、系统配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领先的勘探开发配套技术,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18.1959年10月,我国第一座国产大型高温高压热电厂――哈尔滨热电厂投产

1959年10月,我国第一座自行制造设备、自行设计、自行安装建设的大型高温高压热电厂在哈尔滨建成。同年11月10日,我国第一台5万千瓦机组在辽宁电厂投产。

19.1960年1月28日,第一条跨越长江高压输电线架通

1960年1月28日,我国在武汉架设的由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条跨越长江的高压输电线顺利架通。

20.1964年,建设大小三线战略布局提出

1964年,国家提出建设大小三线的战略布局,对西南、西北地区和中原腹地的大小“三线”加快建设,先后新建和扩建了宜宾、江油、渡口等一大批内地发电工程,使这些地区的电厂建设得到了较大发展,改善了全国电力工业的布局。

21.1971年5月,葛洲坝工程开工

葛洲坝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末端河段上,距离长江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2.3公里。它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大流量、径流式水电站。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72年12月停工,1974年10月复工,1988年12月全部竣工。葛洲坝工程属于三峡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三峡工程的反调节和航运梯级。

22.1974年12月,刘家峡水电站建成

1958年9月,我国首座百万千瓦级的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在黄河上游开工建设,同时,下游的盐锅峡、八盘峡水电站也相继开工。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供水、航运、养殖等效益。工程于1958年9月开工,1961年停建,1964年复工,1968年10月蓄水,1969年4月1日首台机组发电,1974年12月竣工。刘家峡水电站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47m,最大单机容量300MW,最高输送电压330kv,总装机容量1160MW,全部设备均是我国第一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设计、研制和生产的,并在运行中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为我国高坝建设和电力工业蓬勃发展积累了经验。

23.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后保电

1976年7月,河北唐山、丰南发生7.8级强烈地震。唐山地区共有3782名电力职工、家属不幸遇难,其中陡河电厂及工地震亡1359人,还有3名日本专家。唐山电厂、陡河电厂和输变电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唐山电力供应全停,京津唐电网解列为3片。在全国各地大力支援下,电力系统奋起救灾,恢复生产。仅用4个月,唐山用电就恢复到震前水平。

24.1976年,龙羊峡水电站开工

龙羊峡位于青海共和县境内的黄河上游,上距黄河发源地1684公里,下至黄河入海口3376公里,是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进入黄河峡谷区的第一个峡谷,“龙羊”系藏语,即险峻沟谷之意,峡口只有30米宽,峡谷全长33公里,坚硬的花岗岩两壁直立近200米高,是建设水电站的绝佳坝址,1976年国家决定兴建龙羊峡水电站,电站建成后这里成了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级电站所在地,水电站也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人称黄河“龙头”电站;因水电站的建成,当地旅游业兴起,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羊峡谷成为也被称为“中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名扬海外。

25.1979年2月23日,电力工业部成立

1979年2月23日,中央决定撤销水利电力部,成立电力工业部和水利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刘澜波任电力工业部部长。1982年3月,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再度合并为水利电力部。

26.1980年7月3日-12日,全国电业安全生产会议强调,电力工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

1980年7月3日-12日,电力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电业安全生产会议。会议总结了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经验教训及拨乱反正以来的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电力工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电力工业的事故是国民经济的灾难,影响到千家万户,必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要造成损失。从1980年开始,各发电厂、供电局都开展了百日无事故记录的活动,促进了安全生产。

27.1981年,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电的生产和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火电和水电

1981年,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电的生产和建设,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火电和水电,逐步把重点放在水电上,有水力资源的农村要发展小水电,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发电成本。”

28.1981-1985年,集资办电蓬勃兴起

“六五”期间,集资办电蓬勃兴起,集资金额1983年为0.57亿元,1985年达到7.3亿元,全国先后有8个电厂共10台集资机组投产。地方集资规模约320万千瓦。到1985年为止,全国在建和“七五”准备开工的集资项目共50个,集资建设规模为1000万千瓦,总集资额107亿元。

29.1984年8月22日,全国第一个集资办电的企业―山东龙口电厂诞生

改革开放前,我国出现全国性缺电局面。到1978年,全国发电装机缺口达1000万千瓦,发电量缺口达400亿千瓦时。1981年12月17日,全国第一个集资办电企业山东龙口发电厂奠基仪式隆重举行。1984年8月22日8时36分,山东龙口发电厂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整体启动一次成功。龙口电厂首开了集资办电先河,打破了一家办电、千家要电的旧格局,开辟了各方集资、多家办电的新局面。1985年4月2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考察龙口电厂时题词:“集资办电,全国首创,满发稳发,保证安全”。

30.1985年5月23日,国务院《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出台

1985年5月23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水利电力部、国家物价局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对集资新建的电力项目按还本付息的原则核定电价水平,打破了单一的电价模式,培育了按照市场规律定价的机制。

31.1987年7月,“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提出

1987年7月,国务院领导在全国电力体制改革座谈会上提出“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二十字方针”和“因地因网制宜”的电力改革与发展方针。

32.1987年9月,谏壁发电厂建成

1987年9月,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安装、自我完善的特大型火力发电厂――谏壁发电厂全部建成,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33.1987年9月29日,龙羊峡水电站首台机组并网发电

1987年9月29日,举世瞩目的黄河上游“龙头”工程――龙羊峡水电站第一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龙羊峡水电站位于黄河上游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南县交界的龙羊峡进口处,是黄河上游已规划开发的15个梯级电站的第一个。龙羊峡水电站是具有多年调节性能和综合效益的大型枢纽工程。它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供水和防凌作用。据介绍,这个水电站年发电量60.3亿千瓦时,还可与刘家峡电站进行补偿调节,使下游梯级电站每年增加发电量6.4亿千瓦时,将为开发青海盛建设大西北,提供较多的能源。

34.1988年4月,国家能源部成立

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煤炭部、石油部、核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成立能源部,由原国家计委分工管运输和能源工作的副主任黄毅诚担任部长。

35.1988年11月2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成立

1988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组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复函》,同意成立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是全国电力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是非盈利的社会经济团体。其主要任务是:为电力企业提供服务并协助能源部加强对电力工业的行业管理,发挥在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成为企业的好参谋和政府部门的得力助手。

36.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

1991年12月15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安装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一期核电站并网发电,从此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1982年11月,秦山核电站批准建设。该核电站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容量30万千瓦,压水堆型。1985年3月20日正式开工,1994年4月1日投入商业运行。

37.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兴建。大坝长2335米,坝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库容393亿立方米,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总容量2240万千瓦,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和清洁能源基地。

38.1993年3月22日,撤销能源部等7个部委,组建电力工业部等6个部委

1993年3月22日,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能源部等7个部委,组建电力工业部等6个部委,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

39.1994年5月6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

1994年5月6日,广东大亚湾核电厂2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至此,大亚湾核电厂全部建成投产。此前的2月1日,大亚湾核电厂1号机组投产。1985年1月18日,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大亚湾核电站合营合同。该核电站安装两台90万千瓦核电机组,引进法国技术,1987年8月7日开工建设。

40.1995年12月28日,八届人大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995年12月28日,八届人大十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并自1996年4月1日正式施行。为了保障和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维护电力投资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电力安全运行,制定本法。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力建设、生产、供应和使用活动。

41.1996年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

1996年12月7日,国发[1996]48号文,即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电力公司的通知发出。通知明确,该公司由国务院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1600亿元。是国务院界定的国有资产的出资者和国务院授权的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是经营跨区送电的经济实体和统一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法人。1997年1月16日,国电公司成立人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电力工业部部长史大桢兼任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

42.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印发通知,推进厂网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

1998年1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1998]146号文,发出《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该意见的主要内容是:推进厂网分开,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坚持政企分开、省为实体的方针,深化省级电力公司的改革;加快实施全国联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

43.1999年12月4日,我国建成最大水电站

1999年12月4日,四川二滩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正式投产,成为20世纪我国建成的最大水电站。该电站位于雅砻江上,抛物线双曲拱坝坝高240米,装机6台,总容量330万千瓦。1991年9月14日,二滩水电站工程正式开工。

44.2001年底,我国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截至2001年底,我国大陆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已达到7700万千瓦,从而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位。统计表明,我国的水电在建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规划水电站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均居世界第一位。

45.2002年12月29日,我国电力体制实行重大改革

2002年12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电力新组建(改组)公司成立大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正式宣布成立。

46.2003年3月2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挂牌

2003年3月2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式挂牌,开始履行电力监管职能。柴松岳出任电监会主席。电监会是我国基础产业领域首家政府监管机构,它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监管的重大转变。

47.2003年7月9日,国务院电价改革方案出台

2003年7月9日,国务院电价改革方案出台。方案明确,电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方案提出,在进一步改革电力体制基础上,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同时建立规范、透明的电价管理制度。

48.2004年6月3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004年6月3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纲要提出,要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约能源制度和措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坚持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

49.2004年9月26日,我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

2004年9月26日,随着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30万千瓦1号机组投产发电,我国水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

最新相关

HJT/叠层一周最新动态4.20-5.2

1、异质结新篇 76"领"世先 | 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圆满落幕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4月18日,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圆...

云南: 支持"高速+光伏"!

光伏头条(微信号: PV-2005)获悉,4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推动高速公路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文件提出,支持"高速+光伏"。支持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牵头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