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25.31%!钜能刷新量产HJT电池效率纪录,通威爱旭电池出货前两位,晶澳与福莱特签订46亿元光伏玻璃采购协议,协鑫进军氢能

25.31%!钜能公司刷新量产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纪录

PV InfoLink 2021上半年电池片出货排名

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在京举行

晶澳与福莱特签订46亿元光伏玻璃采购协议

25.31%!钜能公司刷新量产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纪录

最新消息,钜能电力技术研发部在量产线上制作的HJT异质结电池,经过TUV北德公司检测认证,最高转换效率达到了25.31%,刷新了量产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的纪录!

从技术研发部获悉,此批次的电池片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量产线上完成,该批次电池片是技术研发部门在量产装备上制作完成;

二、只使用一次印刷,该批次HJT电池只使用一次印刷完成,没有使用多次印刷;

三、该批次HJT电池使用的是国产低温银浆;

四、该批次HJT电池没有使用微晶化N层工艺。

此次量产线上的电池转换效率再创新高,得益于稳定的整线装备与持续的工艺改进。后续,公司还可进行电池结构的优化、新材料的替代、生产设备的升级等一系列技术上的突破,量产电池转换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HJT异质结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首片HJT电池片于2018年8月下线,第一期投产规模为500MW,通过升级改造后,现产能规模已经达到700MW,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银栅HJT异质结与铜栅HJT异质结电池量产技术的企业。

公司所使用的HJT异质结电池整线装备,由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提供。金石能源是国内最早从事异质结技术与装备研发的核心企业,拥有PECVD和PVD等核心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PECVD采用大腔室、大产能设计,具备优异的扩展性,可进行技术升级,未来也可适用于二代异质结HBC的量产。

依托金石能源优异的整线装备与公司持续的自主技术研发,钜能电力刷新了量产异质结电池效率纪录,相信不久,更新的世界纪录将会诞生。

PV InfoLink 2021上半年电池片出货排名

2021上半年电池片出货排名根据PV InfoLink调研,本次排名仍旧以通威、爱旭维持龙头地位,接续排名对比去年上半年相同,紧接着依序为润阳、潞安及中宇。

图片

本次数据观察,前五名厂家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增长,然而在供应链大幅涨价影响,电池片环节持续受到硅片、及下游组件两端的挤压,且单晶PERC电池片产能严重过剩,上半年电池片厂家仅能守住微薄利润,再加上下游组件端调降开工率、使得电池片厂家在5-6月间逐步下调开工率,部分电池片厂家二季度出货相对一季度略有衰减。

尺寸方面,上半年观察尺寸的迭代比想像中来得迅速,在电池片趋近同价后、166拉货动力明显低迷,PV InfoLink统计上半年前三大电池片厂家的182与210尺寸的出货比重已经达到38%左右。

上半年的市况影响除了部分电池片新增扩产延缓至年底,老旧的产线、G1及以下尺寸的电池片产能也在上半年真正开始逐步淘汰。接下来考量下半年主流尺寸迅速推展至182/210的大尺寸电池片,166需求将快速转换至大尺寸,部分从158产线改造升级的产能后续将不具备成本优势,预期可能淘汰的时间点会落在明年上半年淡季较长的时节。

然而即便项目推迟、旧产线退坡,仍无法跟上新增产能的速度,今年新增PERC电池片产能仍保守估计有150GW以上的扩产、供过于求的状况难有变化。专业的电池片厂家在持续低迷的利润,且垂直整合厂家持续补足短板产能、外购电池片的需求持续减低,后续经营将愈加困难,部分厂家除了研究高端差异化的产品外、也有厂家逐步拓展上下游供应链或者联盟合作寻求生存空间。

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在京举行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发展"窗口期"。作为电力、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大规模深度减碳的重要支撑能源,氢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7月29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指导、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协鑫集团)主办的"氢能产业发展论坛暨协鑫氢能战略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氢能产业的形势政策、技术路线、经济成本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安洪光,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馆副大使Dawano Kedir,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毛宗强,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东方,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等来自中外能源行业相关组织、产业链相关企业、媒体等近300名代表现场参会,发布会吸引超500万人次在线观看。

减碳行动的重要抓手

氢能是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近年来,我国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了政策引导氢能的开发和应用,加速氢能产业化进程。截至2020年,我国氢能产量和消费量均突破2500万吨,建成加氢站128座,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7355辆。

吴吟表示,能源行业排放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3,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能源。能源低碳发展有两大路径:化石能源低碳利用和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当前,G20集团中已经有9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氢能发展战略,还有7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展前期研究。氢能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应用场景层出不穷,未来氢能将在钢铁、能源、交通和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到2060年,我国氢气的年需求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20%。

安洪光表示,通过新能源与氢能的耦合,可助力高比例清洁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解决长时间清洁能源处理和负荷需求的平衡问题,帮助难以减排领域深度脱碳。在他看来,"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碳达峰"窗口期"、氢能产业发展的发力期,也是氢能市场的培育期和氢能技术的追赶期。

随着减碳行动的开展和各项政策的加持,氢能发展势不可挡。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超过30个省市对氢能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有的还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可再生能源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加氢站建设等项目成行业投资热点。

降成本是规模推广的关键

氢从何处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回答好这一问题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的制取方式和碳排放量,氢能被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2020年我国氢气来源中,62%为煤制氢,19%天然气制氢,仅有1%的可再生能源制氢,氢来源亟待"绿化"。杜祥琬强调,氢能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准则是从源头做到可持续,将波动性、间歇性的风能、太阳能转换为氢能,有利于储能和传输,具有零排放、零污染和可持续优势。

高成本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制氢大规模推广的主要难题。业内普遍认为,氢能产业仍处于市场导入期,蓝氢基于生产成本低、技术成熟等优势,作为一种"过渡清洁能源"在现阶段的减碳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主流产氢方式将逐步从灰氢、蓝氢过渡到绿氢。

"降低氢能使用成本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新能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思明看来,我国氢能产业急需模式创新,依托海外优质天然气资源,转化为氢气具有成本竞争力,国内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氢能产业率先发展,用氢也应避免长距离陆运。他认为,未来国内氢能市场将以"工业副产氢+短距离运输"模式为主,海外将以"优质资源转化蓝氢+长距离化学品载体运输"模式为主。

在政策扶持下,氢能产业正在逐步进入"规模化-降本-开拓市场"的量价循环,而持续的技术进步也将反哺解决各环节核心技术的成本制约,进一步提升商业化竞争力。朱共山表示,到2025年,我国60%地区的光伏上网电价将在度电0.13元左右,风电度电成本将控制在0.15元左右,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将很快降至每立方米1元。

携手合作共构产业生态

在会议现场,协鑫集团旗下协鑫新能源正式对外发布公司氢能战略。根据规划,协鑫新能源氢能战略由蓝氢和绿氢两部分构成。具体而言,蓝氢目标--首期建成年产230万吨合成氨,逐步扩能至每年400万吨生产规模,可供应国内70万吨蓝氢;绿氢目标--计划到2025年建设100座综合能源站,达到40万吨年产能。

朱共山表示,蓝氢战略和绿氢战略共同吹响了协鑫进军氢能源的集结号,形成了既高度互补,又自成体系的氢能源大战略、大格局、大设计。从空间结构上讲,在东部、南部等负荷中心发展蓝氢,在中西部地区等新能源大基地发展绿氢,一蓝一绿,蓝绿同行,先蓝后绿,协同发展。他对氢能产业未来充满信心:"协鑫新能源将打造不依赖补贴,完全市场化的零碳科技先锋企业,做全球综合实力领先的绿氢与蓝氢综合运营服务商。"

携强者前行,"氢友圈"在不断扩大。在发布会现场,围绕蓝氢与绿氢的开发应用,11家企业进行了集中签约。保利协鑫石油天然气集团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签署蓝氢战略合作协议;协鑫新能源与贵州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南德认证检测(中国)有限公司、四川博能燃气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绿氢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为深度服务氢能产业、打通氢能全产业链。协鑫新能源分别与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和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合作设立基金规模约人民币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和基金规模不多于8亿美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晶澳与福莱特签订46亿元光伏玻璃采购协议

今日晚间,晶澳科技发布公告称,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30日签署光伏玻璃采购《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晶澳科技及公司指定的控股公司于2021年8月1日起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预计向福莱特及其指定的全资控股公司采购约2.3亿平方米组件用光伏压延玻璃,具体订单价格每月协商确定。

公司与福莱特不存在关联关系,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

按照卓创2021年7月29日公布的周报(3.2mm光伏玻璃均价22元/平方米(含税)、2.0mm光伏玻璃均价18元/平方米(含税))测算,预估合同总金额约46.18亿元人民币(含税),未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总资产的50%,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本合同属于日常经营合同,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

最新相关

云南: 支持"高速+光伏"!

光伏头条(微信号: PV-2005)获悉,4月29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推动高速公路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文件提出,支持"高速+光伏"。支持高速公路经营单位牵头编制"...

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奠基

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奠基

当地时间4月28日,柬埔寨第一个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比亚迪柬埔寨乘用车工厂在西哈努克举办奠基仪式。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汪文斌、西哈努克省省长蒙西纳、比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