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题为“美国太阳能发展反思:最先发明,如何让中国主导了光伏制造业?”的文章在网上流传。
这篇来自美国“Solarpowerworldonline.com”的文章由该网站主编Kelly Pickerel撰写,一周后授权一海外媒体中文公众号原创发布,随后被国内媒体转发。
然而,经仔细校对发现,该文章中文版在被授权发布时,删减了一段比较敏感的文字,而正是这段文字,足以暴露美国光伏产业“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卑劣心态和行径。
这篇文章的英文标题为“The U.S. solar industry has a Chinese problem”,链接为https://www.solarpowerworldonline.com/2021/08/u-s-solar-china-polysilicon-battle/。
一般来说,外文网站的内容链接中,域名后面的后缀一般都是该文章的标题。而这篇文章却是个例外,后缀是“/u-s-solar-china-polysilicon-battle/”(中美光伏多晶硅之战),并非发布时用的标题“The U.S. solar industry has a Chinese problem”(美国光伏有一个中国问题)。
目前尚不清楚该文章改编标题的原因,也许现在用的标题是原文发布之后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标题。
本文的关键并不在此,而在中文版中一段被删减的文字。
1.被删减的文字
该文章讲述了中美光伏十年来的贸易战,也就离不开始作俑者SolarWorld America。曾担任SolarWorld America政府事务领导人的一位名叫Desari Strader在该文中多次出现并介绍了当时SolarWorld America发起对华光伏双反的背景、原因和意义。
而该文章全文缺失的,就是Desari Strader关于双反背景叙述中的一段和该文章作者的一段叙述。
原文截图如下:
该段文字译文如下:
该文章中文版在中文媒体发布的版本如下:
在以上三幅截图中,红色框及红色下划线表示文章作者的描述,蓝色下划线内容部分是引用Desari Strader的语句,黄色框部分是中文版缺失内容的及上下文。
很明显,所有涉及Desari Strader及作者本人关于“强迫劳动”的描述都被删节了。
2.删节内容说明什么?
文章中最敏感的语句,在转换成中文版时被删节了,作为一向严谨的该媒体来说,应该是有意的,通常情况下是经过原作者的许可的。
那么,为何中文版要删减这段文字呢?
或许你可以认为是“顾及国人的感受”,不过中国人好像早就对类似的文字见怪不怪了。那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该作者只想说给美国人听,不想让中国人知道。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想“自欺欺人”?
事实上,SolarWorld America的Desari Strader就是在欺骗世界。当Strader说“占组件成本30%的多晶硅,因为所谓的奴隶劳动没有支付工资”而成本更低时,他其实很清楚2011-2012年美国对华光伏双反调查时,多晶硅企业像赛维、神舟、新光等都正在破产或几乎面临破产。
根据2010年中国证券报报道的《海通证券–中国多晶硅将占全球半壁江山》的统计,从2009年到2012年,中国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厂商中,大全新能源的新疆公司2011年才成立,只有特变电工在新疆有1500吨产能,仅占2009年中国多晶硅全部产能的不到3%,产量也只占中国多晶硅总用量的1-2%。这点产能竟然也能成为Desari Strader所说的“Slave labor”。
2011年当中国多晶硅产量大于美国时,是进口多晶硅把价格在一年中从100美元降到不到30美元,当中国多晶硅跟着降价时,2012年是进口多晶硅把价格从30美元一路降到不到20美元。
而这也直接导致了2012年中国多晶硅用量总体下降,进口多晶硅量却逆势反弹,国产多晶硅销量的下滑。
不到20美元的价格已经低于2001年时的硅料最低价,而对于中国多晶硅厂商来说,彼时的产能成本普遍在25美元以上,来自欧美多晶硅厂商的倾销直接让众多中国多晶硅厂家陷入绝境。
如果按照Desari Strader的说法,占组件成本30%的多晶硅都不需要付工资,那在多晶硅价格雪崩的时候为何倒下的都是中国多晶硅厂商呢?
其实,Desari Strader在访谈中自己都表示:
让SolarWorld America等一干美国光伏组件制造商陷入绝境的,正是他们自己和美国多晶硅企业签订的“锁量、锁价十年长单”,一并遭殃的还有中国的尚德、赛维等。
但SolarWorld America并没能说服自己的本土多晶硅供应商取消“锁量、锁价十年长单”,能让自己的成本更有竞争力,反而和SolarPowerWorldOnline一起用甩锅来继续误导美国一干吃瓜群众。
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SolarWorld America、Suniva等一干美国晶硅光伏组件制造企业都早已破产了,但对于美国太阳能行业来说,这些公司真是一帮猪队友。
在濒临破产之际,这些企业是扛旗双反的主力军。彼时美国的多晶硅制造商整日忙于游说国会不要对中国光伏进行双反,因为他们知道双反之后受伤的将是他们自己。
文章中曾在REC工作的Chuck Sutton对记者表示:
而就算破产之后,SolarWorld America等公司仍在2017年积极参与了201关税复审,2019年参加双面组件是否排除201关税的答辩,2021年参与201关税保障的延期申请。
对此,美国SunEdison公司创始人Jigar Shah(现就职于美国能源部)牵头的一个名为"廉价太阳能联盟"(CASE)的反对团体表示,美国的太阳能项目劳动力规模显著高于太阳能制造业,对进口太阳能组件征收的任何关税都会提高系统价格,损害不断增长的太阳能项目劳动力。SolarWorld试图单枪匹马的扼杀美国的太阳能就业机会,这些就业岗位主要是在太阳能安装领域,而不是在太阳能电池或组件制造领域。
SolarWorld认为,他们发起双反调查的目的不仅要保护它在尖端PERC技术上的投资,还要保护美国的太阳能制造业。
然而,十年过去,美国不仅失去了多晶硅的领先地位,还没有硅片的制造产业,电池和组件产能至今只有中国的1%。
十年过去,SolarWorld、Suniva仍在折腾,继续伤害中美两国的太阳能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