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至14日,泰州市委市政府举行“三比一提升”项目建设现场督查活动。海陵主城区作为本次现场督查活动的主场,这次共有10个项目接受“集中阅卷”。其中,有集成了泰州光伏产业展示馆、三栋零碳示范小屋及若干个光伏应用小品的“太阳里”城市客厅项目,有锂电池、单晶组件、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彩色光伏幕墙、光伏太阳能面板等项目,还有光伏封装材料、光伏焊接设备等项目,覆盖了新能源产业多个关键环节。
14日,泰州市代市长万闻华、市政协主席卢佩民分别率队督查海陵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海陵区今年突出“项目质效提高年”,前8个月新签约1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6个,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7个;新开工亿元(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8个,其中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新竣工5亿元(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盘活低效闲置用地(厂房)1846亩。
万闻华一行首先观摩了一道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项目,一道新能源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仅用22天,就实现从项目信息到签约落户,组件仅用45天,就实现从开工到投产,创造了项目招引、签约、落户、投产的“海陵速度”。企业负责人介绍说,这是目前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车间,已经投产的组件制造中心,3个月产值超过1个亿。
海陵区紧扣光伏全产业链集聚,致力打造光芒万丈的太阳城,如今不少项目已形成集聚发展、隔墙配套供应的喜人现象。在新能源产业园,与会代表督查了三个“一墙之隔”的新能源项目,分别是总投资5.3亿元的索拉特光伏太阳能面板项目、总投资5.02亿元的海优威光伏封装材料项目、总投资1亿元的智慧谷光伏焊接设备项目。其中,索拉特是国内首批掌握光伏玻璃生产工艺并进行量产的企业,海优威参与了多项光伏组件用封装材料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认证规范的编写及审定工作,智慧谷项目现已投产达效。
万闻华对海陵区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的做法给予肯定,要求海陵聚焦强链延链补链,瞄准行业领军企业,引进更多发展质态优、产业特色强、产品附加值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她希望海陵把握发展机遇,聚焦创新发展,系统推进光伏应用,全力打造全省有分量、全国有位置、全球有影响的光伏产业高地。
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离不开科研院所的科技支撑。江苏大学新能源研究所由海陵区政府、新能源产业园区和江苏大学联合创建,总投资1.05亿元,由中科院院士、西安交大教授何雅玲领衔创办。泰州筑梦之星孵化器项目目前立项支持前瞻性产业化项目7个,其中4个项目已实体化运作,孵化的6家企业年产值达2亿元。卢佩民提出,要加快光伏全要素集聚,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这是我们在泰州建的第三个工厂,看中的正是泰州一流的营商环境。我们还大力推进第4个项目,力争为泰州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江苏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总投资5.3亿元,建成后,隆基在海陵的开票销售将达200亿元。万闻华对该企业在泰州建设行业领先的“灯塔工厂”表示赞赏,要求海陵区及相关部门做好协调服务保障工作,全力以赴确保项目建设顺利。
海陵“太阳里”城市客厅项目,是国内首个零能耗低碳建筑群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1.52亿元,项目开创了光伏与艺术结合的先例。卢佩民说,要以光伏全场景应用为落脚点,立足市场化,大力开展光伏推广应用,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打造市民低碳体验打卡地,让光伏产品真正走出“深闺”,走入寻常百姓家。
海陵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海陵西部智动新城联合党工委书记、九龙镇党委书记王健军告诉记者,泰州新能源产业园区抢抓“双碳”目标发展机遇,围绕“建全产业链打造太阳城”的发展目标,经过多轮项目招引布局,园区集聚了光伏企业23家,总投资147亿元,产业链完备度达95%以上。今年1-7月,新能源产业园区新开工项目认定数、新竣工项目实际完成投资额分列全市B档园区第一、第二。下一步,海陵人将以“发展有我、奋斗忘我、追求无我”的奋进姿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举措,扛起主城担当,重振产业雄风,全力打造“实力海陵、靓丽海陵、幸福海陵、活力海陵”,奋力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