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作为用能大户,如何推进节能降耗,答好“碳中和、碳达峰”这道必答题?今年以来,在厦门火炬高新区政策激励和引导下,园区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技术研发,通过使用清洁能源、促进能源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低碳生产实践。
ABB厦门工业中心,40%用电负荷将通过,清洁能源的自我消纳实现
眼下,ABB厦门工业中心正紧锣密鼓地推进光伏系统的建设和储能系统的优化。ABB电气中国数字化业务负责人蒋英介绍说,待智慧园区项目建成后,ABB厦门工业中心将实现光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系统应用,“投运后预计园区内40%的用电负荷可通过清洁能源的自我消纳来实现。”
“光伏+储能”仅是ABB企业实施节能改造的方式之一,在蒋英看来,推动节能降耗,不单是要“做减法”,更要关注如何实现多种能源的协同调控。而数字化、智能化是实现这种协同效应的重要抓手。“人的决策在复杂的情况下不一定能做到最优,想要更好地节能减排,就需要数字化的手段。”
在ABB厦门工业中心,各智能设备可时刻感知运行和能耗情况,并实时将数据传输至后台,便于给出更绿色、更节能的解决方案。譬如,ABB EDCS智能配电控制系统采用了先进的云架构,用于监控、优化、预测和管理电力系统。借助该系统,工厂可节约30%的电力成本、降低40%的运营和维护成本。
“我们将把ABB厦门工业中心智慧园区项目通过智慧能源管理中台实现源-网-荷-储(指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协同调优,打造成智慧园区的标杆项目。”蒋英表示,ABB厦门工业中心智慧园区项目将于明年完工,ABB将联合上下游生态合作伙伴将智慧能源管理调优技术和智慧园区示范项目进行复制、推广,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贡献力量。
清源科技园区,光伏发电25年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967吨
园区哪些地方用电量大?哪些地方的电量可优化调节?在清源科技园区内的“智慧光伏+数字能源管理系统”大屏幕上,一个个跳跃的数字,实时反映着园区的能效情况。
“在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园区的能效管理也越来越智能化。”清源科技董事长洪伟告诉记者,上述数字能源管理系统于今年年初建成,通过数字化创新,不仅使能源消耗情况一目了然,更实现能耗走势的科学预测,为能耗精细化管理夯实支撑。
清源科技园区还是“源-网-荷-储”项目。漫步园区,随处可见明闪闪的太阳能光伏板。据洪伟介绍,园区一共建有六套光伏发电系统,园区30%的用电就源自光伏绿色电力。据统计,清源科技园区光伏发电系统25年累计可生产绿色电力约110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967吨。清源科技计划明年把工厂打造成零碳工厂,达到碳中和,使用的电力全部来自清洁能源。
目前,多家知名企业的工厂都能看到清源科技“智慧光伏+数字能源”解决方案的身影。如江门松下电容半导体工厂智慧光伏+数字能源项目,今年5月并网发电,装机容量3.4兆瓦,预计25年累计可生产绿色电力约7750万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4745吨。
[背景]
高新区积极打造智慧能源项目建设
作为国家级高新区,火炬高新区以“互联网+”为手段,以智能化为目标,着力推进智慧能源项目建设。“厦门火炬高新区‘一区多园’‘互联网+’智慧能源+智能制造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是国家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
该项目综合考虑了厦门火炬高新区内多种负荷需求,围绕园区原有基础资源规划,建立以电能为中心的能源规划思路,优先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构建易于接入多种能源形式的灵活、开放的能源网络,打造分散接入、网络共享、需求感知的能源互联网,实现园区能源的高效、清洁和可靠利用,也实现高新区一区多园的能源与信息深度耦合,打造能源生产、交易、服务与消费协同的商业模式。
[链接]
高新区鼓励企业节能改造最高奖励150万元
火炬高新区大力支持企业通过能源合同管理的方式进行节能改造。不久前,高新区出台的惠企措施就明确提出“支持高新区工业用能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提高企业能效”。对2021年9月-2022年12月期间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际设备投入总额的5%予以工业用能企业一次性奖励,每家企业最高奖励金额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