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高效多功能半透明有机光伏研究取得进展

半透明有机光伏(ST-OPVs)在建筑光伏一体化,如光伏窗户和光伏大棚领域的应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不同于传统无机材料,有机材料的结构化吸收使得半透明有机光伏可以实现太阳能光谱的选择性利用,兼顾光电转换效率(PCE)和可见光平均透过率(AVT)。

2016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研究员朱晓张课题组提出了“给受体材料近红外区互补吸收”策略,实现了基于小带隙非富勒烯电子受体的高效半透明有机光伏(Adv. Mater. 2017,29, 1606574, J Am Chem Soc. 2020, 142, 11613),推动了半透明有机光伏领域的发展。

为实现更强的近红外光谱利用,该团队通过氮原子掺杂发展了一个光谱响应更红的非富勒烯受体,与宽带隙电子给体匹配,二元器件实现了0.15 eV的非辐射能量损失,低于传统硅电池的0.18 eV。作为第三组分掺入高效材料组合中,受体实现了近红外互补吸收,在不损失开路电压的情况下实现了短路电流密度的提升,基于三元体系的半透明有机光伏首次在超过20%的AVT下实现了超过14%的光电转换效率,相关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该研究表明宽带隙给体和窄带隙受体的材料组合的透光率仍然偏低且难以有效调控,不利于实现高性能半透明光伏。

最近,团队开展了半透明光伏的理论研究。从精细平衡理论出发,通过建立理想的“给受体近红外区互补吸收”的EQE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半透明光伏器件的光利用效率(LUE,LUE=PCE×AVT)由给受体共同决定,这印证了“给受体材料近红外区互补吸收”策略的科学性;2、半透明的有机光伏最优带隙远远小于常规不透明光伏最优带隙;3、材料设计对于提升半透明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基于此,研究团队通过醌式共振效应设计了一个超窄带隙非富勒烯受体,基于其与窄带隙电子给体匹配的光伏器件的光谱响应达到1075 nm (1.15 eV),接近了半透明光伏的最优带隙。受益于拓展的近红外吸收,不透明器件获得了有机光伏中首次超过30 mA cm-2的短路电流密度和超过1000 nm非富勒烯光伏中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13.32%)。通过器件优化,半透明器件在35%的平均可见光透过率下取得了9.37%的光电转换效率,实现了3.33%的LUE,是基于非光学修饰半透明器件中的最高值,有利于实现低成本加工和有机半导体的本征柔性特性。此外强近红外吸收的半透明器件还具有良好的隔热效率(IRR),在发电的同时,获得了超过相同透过率商用3M隔热窗膜的隔热性能。相关成果发表在Adv. Mater.上。


图1半透明光伏性能理论预测图1半透明光伏性能理论预测

图2理论指导的“给受体材料近红外互补吸收”策略,实现高效多功能半透明有机光伏图2理论指导的“给受体材料近红外互补吸收”策略,实现高效多功能半透明有机光伏

最新相关

郴电国际: 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力度

在9月29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郴电国际表示,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的投资将聚焦于拓展新的战略电源点,持续加大新能源项目开发力度,稳步提高新能源电量在公司整体发电量中的占比;同时,...

汨罗抽水蓄能电站Q2标通风兼安全洞顺利贯通

汨罗抽水蓄能电站Q2标通风兼安全洞顺利贯通

近日,中铁十局五公司承建的汨罗抽水蓄能电站Q2标项目通风兼安全洞顺利贯通,标志着地下工程施工取得关键性突破,为后续电站主体工程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汨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位于湖南省...

1-8月大连市新能源发电量同比上升0.3%

1-8月,大连市规上工业发电量536.2亿千瓦时,同比上升0.4%。其中,新能源发电量377.3亿千瓦时,同比上升0.3%,占全市规上工业发电量的70.4%。新能源发电量中,核能发电量349.5亿千瓦时,同比上升0.9%...

立项!氢能产业国际合作将添"龙门支撑"

立项!氢能产业国际合作将添"龙门支撑"

近日,科技部下发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通知(国科合字〔2025〕050号),龙门实验室潘昆明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联合研究旗舰项目“高效稳定钼镍自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