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机构: 虚拟电厂政策加速,合约型向市场型迈进,开启蓝海市场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开源证券陈宝健)

1、虚拟电厂,乘风而起

1.1、概念:发挥“电厂”作用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

虚拟电厂是一种通过信息技术聚合分布式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电源管理系统。1997年Shimon Awerbuch博士在其著作《虚拟公共设施:新兴产业的描述、技术及竞争力》中首次提出“虚拟电厂”(VirtualPowerPlant,VPP)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独立且以市场为驱动的实体之间的一种灵活合作,这些实体不必拥有相应的资产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要的高效电能服务。

根据钟永洁等发表的《虚拟电厂基础特征内涵与发展现状概述》一文,虚拟电厂不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电厂,但起到了电厂的作用:发出电能,参与能量市场;通过调节功率来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峰、调频等。VPP是一种通过先进信息通信和监测控制技术,聚合优化海量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电动汽车,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网运行和电力市场的电源协调管理系统,对外表现为一个可控电源。它既可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又可作为“负电厂”通过负荷侧响应以配合系统填谷。

1.2、功能:提高新型电力系统灵活性的重要支撑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装机比例及用户侧间歇性负荷的进一步增长,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挖掘负荷侧的灵活性资源和调节潜力,成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手段。

发电侧:新能源发电比例提升,对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光伏和风力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严重依赖于光照强度、风力强度等自然资源特性指标,具有显著的间歇性和强随机波动性,若将单一形式的多台新能源发电机组规模化地接入大电网,将产生较严重的系统稳定性问题,制约新能源电力大规模开发利用。

用电侧:三产居民成为新增负荷主体,时段性需求模式使得电力负荷特性恶化。

根据袁家海等撰写的《中国电力供应安全的经济分析与保障路径研究》报告,中国经济基本完成工业化进程、三产居民用电负荷成为新增负荷主体、叠加极端气象因素,用电负荷特性持续恶化,主要表现为用电峰谷差拉大、尖峰负荷拔高且短暂、平均负荷率降低。如果继续单纯依靠增加电源来满足100%的负荷需求要付出较高代价。

虚拟电厂是安全高效进行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虚拟电厂是满足新型电力系统需求侧互动响应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作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虚拟电厂对缓解电力紧张、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将发挥重要作用。

首页上一页1 2 3 4 5 6 7下一页尾页1/7/7

最新相关

HJT/叠层一周最新动态4.20-5.2

1、异质结新篇 76"领"世先 | 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圆满落幕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4月18日,中国光伏太阳能高效异质结760W+俱乐部第十一次圆桌会议在四川省成都市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