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江苏阳光信披违规被查遭遇"一字板",200亿光伏项目至今无果

9月14日晚间,江苏阳光公告,公司当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来源:江苏阳光公告

次日开盘,江苏阳光股价应声一字跌停。截至收盘,跌停板上封单依然高达42.6万手,逾1.3亿元资金等待“出逃”,公司市值缩水至55.46亿元。

公司为何突然遭证监会立案调查?

虽然公告只披露江苏阳光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具体原因还需等待监管部门最终的调查结果,但深水财经社观察到,与公司相关的公开信息和多份监管公告中已露出“蛛丝马迹”。

疑点一:8700多万元存货涉嫌提前确认

今年7月21日,上交所曾对江苏阳光及时任董秘赵静、徐伟民,时任财务总监徐霞予以监管警示,查明的事实为定期报告存在4大方面信披不准确和不完整:

1、公司对于向河北宇腾羊绒采购的部分原材料存在提前确认存货的情形,2021年半年报、三季报提前确认存货涉及金额均为8,716.82万,造成相关定期报告中存货披露不准确。

2、公司按品号确认收入,却按产品品类进行成本核算,导致成本结转与收入确认金额不配比,成本信息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

3、计算库存商品(面料)的存货跌价准备时,公司以品类为基础,对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不区分品号进行平均计算,并将所有库存均按12月平均售价计量可变现净值,未考虑是否为执行销售合同而持有。

4、公司2013-2020年定期报告中,未披露控股股东江苏阳光集团作出的向公司无偿转让“阳光”牌商标的首发承诺事项及履行情况。

而在此前的5月30日,江苏证监局已就上述信披违规事宜对江苏阳光《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

疑点二:200亿跨界光伏项目至今无果

在二级市场上,近年来光伏行业的热度居高不下,榜上相关概念的公司股价纷纷大涨。在此背景下,不排除个别公司“浑水摸鱼”,单纯蹭热点只为炒作公司股价。

据深水财经社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宣布巨资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高达20多家。有趣的是,这些公司的主业与光伏风马牛不相及,有造纸的、做房地产的、搞养殖的,还有卖玩具的……

曾经数次在光伏领域折戟沉沙、几十亿元投资打了水漂的江苏阳光,曾在去年12月突然收获三个一字涨停,原因就是控股股东涉足光伏,彼时公司称与上市公司无关。

不过,今年3月江苏阳光就公告,拟20亿在内蒙古设立新能源子公司;随后4月又公告,拟在包头建设多晶硅、硅棒等全资子公司,这次的总投资更是达到惊人的200亿元,股价一度六天五涨停。

虽然宣布了大手笔光伏计划,但江苏阳光账面资金并不充裕。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货币资金仅为6.45亿元,可行性研究报告也没做,项目一经公告立即遭到上交所问询,就连公司独立董事也站出来质疑。

上交所认为,公司短时间内拟对外投资220亿元,均涉及新行业新业务,相关投资事项面临多项风险,在资金不足且无技术及人员储备的情况下进行跨行业投资的主要考虑?公司管理层决策过程是否审慎?是否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

独董明确也表示,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未编制完成、未经充分论证时,公司就与包头市人民政府、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的行为欠妥。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无资金、无技术、无人员,“前科累累”的江苏阳光跨界光伏项目,一直没有实质提交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不过,面对一字跌停的股价,当日盘后,江苏阳光发布增持公告,自9月16日起至2023年3月15日,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郁琴芬增持股份数量不低于1783万股且不超过3567万股,即增持比例不低于总股本的1%且不超过2%。

最新相关

光伏 "大退潮"!一大波光伏项目被终止

电价机制由此发生根本转变--从固定标杆价转向市场竞价,波动性显著加剧。2025年以来,光伏市场波动加剧,其中招标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光伏项目组件集采和EPC总承包频现延期、终止乃至废标现象。仅7...

新规"三把尺",电力交易告别糊涂账!

国家发改委网站8月6日消息,按照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要求,为加强电力市场计量结算管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了《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并印发。此次电力976号文针对电力市...

韩国研发出突破性柔性钙钛矿电池

8月5日,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KIMS)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部宣布,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效、高耐用性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攻克了该类电池商业化进程中的两大核心难题--湿度敏感性与机械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