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4年时间,并投下10亿元研发资金后,隆基绿能终于在近日揭开了新技术产品的神秘面纱。
11月2日,该公司同时在杭州、西安、上海、南宁、苏州、广州等六城以及线上,面向全球发布全新一代光伏组件产品Hi-MO 6。
这是隆基绿能向全球分布式市场投下的又一颗“深水炸弹”。它的行业意义在于,分布式市场从此拥有了自己的专属产品,并朝着定制化方向迈进。
事实上,在Hi-MO 6对外发布前,业界猜测早已纷飞。它之所以备受关注,系因隆基绿能将一项名叫HPBC的新电池技术应用在新产品上。
HPBC是“复合钝化背接触电池”的简称,电池正面无栅线是其最大特点之一。据了解,该电池标准版量产效率突破25%,而叠加了氢钝化技术的PRO版效率可以超过25.3%。倘若进行横向对比,HPBC电池是目前效率最高的量产产品。
加持了HPBC电池技术的Hi-MO 6被认为是新一代组件产品,隆基绿能则将它形容为“发电利器”,是实现商业化的划时代电池技术。而媒体更是不吝溢美之词,将其称为“效能革命”的又一大进步。
隆基此时发布Hi-MO 6的举动折射出,全球分布式市场如今正处于全面爆发前夜,中国分布式光伏占比甚至已经超过了50%。
作为当今光伏市场最炙手可热的光伏公司,这家“光伏茅”在技术创新及产品研发上从不吝于投入,它的一举一动也因此总能牵动行业的神经。
未来,HPBC会掀起怎么样的波澜?时间将会给出答案。
01
11月2日下午,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人头攒动,与会者在这天共同见证了隆基绿能新产品的发布。
发布会上,两位身穿宇航服的“宇航员”推着一个盖着幕布的硕大“相框”出现在舞台中央。“相框”里镶着的正是此次活动的主角——全球首款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的Hi-MO 6组件。
随着主持人倒计时声响起,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以及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李华一起拉开幕布,一块黑色组件出现在聚光灯下。
据了解,根据产品功能特性及应用场景不同,Hi-MO 6共有四个系列,分别是主打效能提升的“探索家”系列、主打超高效率的“科学家”系列、主打智能安全的“极智家”系列和主打炫彩美观的“艺术家”系列。
此次出现在舞台上的正是“科学家”系列新品。从外观上来看,与传统组件最大的区别是,从它的正面我们看不到常见的银浆栅线。
这正是HPBC电池技术的独特之处,也是它被称为行业“深水炸弹”的主要原因。由于正面无栅线,HPBC电池能够更好吸收光线,从而有着更高发电效率。
据隆基绿能副总裁佘海峰介绍,HPBC电池的标准版量产效率突破25%,叠加了氢钝化技术的PRO版,效率可以超过25.3%。
李华则介绍称,隆基的HPBC研发团队对这些产品的可靠性进行了三年以上的测试。“从产品性能上来看,相比TOPCon和HJT产品,HPBC电池的稳定效率是三者中最高的。”李华说。
得益于HPBC电池采用全背面焊接技术,Hi-MO 6产品的全背面焊接技术改变了传统电池“Z”字型的焊带连接方式,背面采用“一”字型焊接,有效提升组件抗隐裂能力,可靠性因此得到极大提升。
除了组件的效率,Hi-MO 6产品在光线吸收、高温下的表现、低辐照响应和功率衰减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全方位提升了发电表现。根据全球典型区域发电量模拟的结果,Hi-MO 6产品较PERC产品平均增益10%。
Hi-MO 6组件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外观。由于HPBC电池正面无栅线,这使得组件拥有了极简外观。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 Hi-MO 6系列开发出了“黑曜石、满天星、霓虹彩”三种外观风格。
事实上,隆基绿能对HPBC技术的研发始于4年前。而从立项到量产,HPBC的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2018年,李华受命组建研发团队,开始专攻HPBC电池技术难题。她深知,这项新技术事关隆基绿能能否再次站在新电池技术的顶峰。
此后4年,这支“神秘军团”深藏不露,忍受着孤独与挫败感。据钟宝申透露,这期间,研发团队经历过很多的失败,积累经验,不断尝试。
钟宝申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透露,隆基在这期间自主研发了诸多新设备、新材料。
这其中,隆基自主研发的新型焊接技术功不可没。传统技术是用焊带将电池的正面和背面焊接起来,再将另一片电池的背面压在其正面。而隆基HPBC电池的焊接技术是都在电池的背面进行焊接。
“原来的电池被焊带叠压,由于硅片很薄很脆,封装起来后必然会出现隐裂。”钟宝申说,“而HPBC由于全部在电池片的背面焊接,没有被焊带叠压的过程,就没有了隐裂的风险。”
据他透露,从2018年至今,隆基在HPBC电池技术研发上的投入累计超过10亿元,才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02
接下来,隆基绿能将凭借着HPBC电池技术和Hi-MO 6产品在分布式光伏这片蓝海开疆拓土,以夯实其领头羊地位。
今年三季度,隆基绿能重新夺回组件出货量第一,其组件出货量超过30GW。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出货量分别是28.79GW、28.5GW、27.1GW。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隆基绿能选择在此时发布HPBC电池技术和Hi-MO 6产品,是为了在分布式光伏市场全面爆发的前夜抢占先机。
去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比例超过50%。这一风向标预示着,分布式光伏市场的争夺未来将是主战场。
权威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分布式光伏占比已达47.9%,其中户用光伏占比26%,份额连续5年提升。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则显示,2021我国年新增分布式装机约29.28GW,占新增光伏装机的53%,历史上首次突破50%。
与地面电站不同的是,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这对光伏组件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市场为例,BIPV产品需要与建筑进行更好的融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接受「笔者」采访时曾呼吁称,“建筑行业要理解光伏,但光伏更应该理解建筑”。
在他看来,BIPV市场需要建筑和光伏深度融合,既需要光伏企业研发新产品,也需要建筑行业主动接纳和融合。
由于分布式光伏相对分散,这对光伏产品的发电效率、可靠性以及美观提出了更高要求。
吕俊称,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1%,组件成本相应能够下降4%。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电池效率,从而降低组件成本也一直是隆基遵循的基本原则。
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光伏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以及产业布局上进行前瞻布局。这也是这家光伏龙头企业能够始终屹立潮头的关键所在。
事实上,自2014年进入组件领域以来,隆基曾多次引领全球组件产业的发展。
2016年,隆基推出PERC技术,Hi-MO 1横空出世,开启了低衰减、高效组件时代。目前,该技术在光伏市场中的应用占比高达80%以上。
次年,该公司推出Hi-MO 2双面组件产品,光伏行业从此进入了双面发电时代。如今,该技术也成为了行业标配,在集中式电站中的应用比例高达80%以上。
之后,这家被业界戏称为“离群索居者”的龙头发布Hi-MO 3、Hi-MO 4、Hi-MO 5等,其推动的半片技术、M6标准以及182尺寸组件,均推动了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过去两年,由于预判到分布式市场即将迎来爆发,隆基的产品团队调研了上千名终端用户。最终发现,业界亟需一款兼顾高效、安全与美观的“全能型”光伏产品。
“它将极致效率、最高安全与建筑美学完美融合,可以满足大家对绿色低碳新生活的全部想象。”佘海峰如是说。
HPBC电池技术仅仅是隆基在技术创新上所取得成就的一个缩影。2021年6月1日,隆基绿能同时发布了N型TOPCon电池、P型TOPCon电池、HJT电池三项世界纪录。2021年4月以来,该公司已经连续11次打破电池效率世界纪录。
而不断推出新技术的背后,离不开该公司对研发的重视,以及每年不菲的研发投入。不久前,隆基中央研究院在西安泾河新城正式投入使用,汇聚了隆基最顶尖的研发力量。这颗“光伏大脑”充分折射出该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
而在研发投入方面,隆基更是不遗余力,甚至不惜代价。根据该公司的财报数据统计,2012-2021年,隆基的研发投入总额超过12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常年保持在5%左右,位居行业首位。
钟宝申曾说过:“不是研究的技术成为主流,才能证明技术研发的价值;研究出各种技术的天花板,即便‘陪跑’也是值得的。”
这句话也被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用在了他于10月24日写的一份名为《隆基的初心》的公开信中。
“在隆基的基因里,每一次创新革命,都值得被认可;每一种技术探索,都值得被尊敬。”李振国在公开信中说。
对这位光伏大佬来说,HPBC电池技术仅是隆基追求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台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台阶在等着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