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海源复材(002529.SZ)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拟与全椒县人民政府签署《15GW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及《15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补充协议》(以下统称“合作协议”)。
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10GW 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其中1-1期投资18.56亿元,建成年产4GW TOPCon光伏电池项目,1-2期投资26.18亿元,建成年产6GW TOPCon光伏电池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合计约44.7亿元。
二期建设5GW HJT超高效光伏电池及3GW组件,二期项目初步测算投资金额合计约35.5亿元。
此次光伏基地的建设中,项目厂房、仓库及附属设施由当地政府代建,海源复材负责本项目生产和工艺设备购置、流动资金投资和项目运营管理。
在政府代建厂房和配套设施具备生产使用条件的前提下,1-1期项目预计于2023年1月份分批启动,2023年7月份竣工,竣工验收后2个月内投产,1-2期及二期项目根据1-1期项目推进情况适时启动。
海源复材称,此次投资是基于公司整体战略布局和自身经营发展需要,结合全椒优势资源,新建光伏制造产能,有利于公司更好的开展实际经营活动,提升公司综合实力和整体运营效率,增加公司销售额及利润。
2022年以来,海源复材开始布局N型高效光伏电池。据了解,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及N型HJT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以上,N型TOPCon、HJT的实验室最高转换效率已经分布达到25.09%、26.3%,且后续还有提升空间。
背靠赛维国家光伏工程中心的技术支持,海源复材在光伏电镀铜技术领域的布局颇受市场关注。
近日,海源复材方面对外宣称,公司在光伏电镀铜技术已取得突破,中试效果良好。对标以往的电池银浆,公司采用电镀铜工艺技术,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转换效率可以增加0.3%。且公司的电镀铜技术工艺已趋于稳定,有望成为行业内首家应用电镀铜工艺的光伏企业。2023年具备产业化,2024年开始行成规模化产能。
除了降本增效,采用电镀铜技术,可以解决国内光伏行业的卡脖子难题。目前,国内光伏电池的银浆原料,也就是银粉,国产化比例较低,约8成来自国外,这也导致光伏电池的发展长期以来受制于外企。而采用电镀铜工艺,原料难题将随之解决,对行业发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