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科创板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引擎”。从已披露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来看,新能源板块多数企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
据上交所官网显示,今年上半年,在科创板公司中,新能源行业增幅领先,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9%。
其中,多数光伏企业发展迅猛,组件、逆变器类相关企业业绩表现尤为亮眼;动力电池产业链则业绩分化较为明显。
光伏领域组件、逆变器类企业业绩亮眼
记者通过星矿数据梳理发现,2023年上半年,在16家光伏产业链相关企业中【注:根据分析表示,短期内硅料市场供需仍将保持不平衡状态,硅料价格仍将持续微涨,预计10月份硅料供应会有所好转。
动力电池产业链业绩分化较为明显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在22家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中【注:根据申万行业(2021,仅A股)——电池分类】,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动力电池产业链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其中,共6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其中,天能股份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215.58亿元,同比增长25.14%;净利润为10.92亿元,同比增长45.21%;研发费用为7.73亿元,同比增加16.32个百分点。该公司H1营收、净利、研发费用,在22家电池产业链相关企业中均位居榜首。报告期内,其铅蓄电池业务收入及毛利率增长。
今年上半年,受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影响,锂电产业链上游企业的业绩相对承压。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容百科技、厦钨新能、长远锂科、振华新材、万润新能、芳源股份、帕瓦股份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其中,万润新能上半年净亏损8.39亿元。对此,万润新能方面解释称,主要由于报告期内,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以及下游客户去库存导致产品需求放缓,该公司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产品毛利率大幅降低,同时计提存货跌价损失所致。
设备端方面,今年上半年,先惠技术、杭可科技、信宇人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15.56%、97.13%、94.85%,业绩表现颇为亮眼。
从业绩增速来看,3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其中,得益于产品销售量同比增加,派能科技上半年净利润为6.93亿元,同比增长162.91%。
今年上半年,珠海冠宇实现净利润为1.40亿元,同比增长125.06%。对此,珠海冠宇方面表示,主要由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上升、原材料市场价格下降、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减少、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生产运营效率等因素综合影响。
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锂电产业链部分产能规划出现波动。其中,今年6月,珠海冠宇发布公告称,终止募投项目“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
在宣布即将易主国资广州工控集团后,孚能科技也对于原募投项目的建设方案进行了相关调整。今年8月7日,孚能科技发布公告称,拟终止2021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项目中的“高性能动力锂电池项目”,并将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投资于新项目“赣州年产30GWh新能源电池项目(一期)”和“年产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实施地点分别为赣州、广州。
回看今年上半年,碳酸锂价格曾走出一波“过山车”行情:今年1月起锂价受多重因素影响,迅速下挫,从曾经的60万元高点一度跌破18万元,之后在5月开启反弹。
“碳酸锂90%为长单,但长单跟随散单定价,导致价格波动较为剧烈。”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高级研究员方李喆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
据生意社商品行情分析系统监测,今年8月,工业级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持续“跌跌不休”;另据上海钢联数据显示,9月1日电 池级碳酸锂跌2000元/吨,均价报20.75万元/吨。
对于碳酸锂价格的后续走势,生意社碳酸锂分析师认为,“目前碳酸锂市场供应充足,下游正极材料厂大多等待9月排产预期,对于碳酸锂价格多以观望为主。而行业并未出现大规模集中性补库,产业链各环节均较为谨慎,预计短期碳酸锂价格维持弱势。”
有不少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未来碳酸锂价格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有分析人士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由于市场需求、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碳酸锂价格可能出现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