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委会6月5日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初裁决定,从6月6日至8月5日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性反倾销税,如果在这两个月的“窗口期”内双方不能找到解决方案,之后该税率将升至47.6%。这将对中国光伏产业造成巨大冲击。
中欧第二轮价格承诺谈判23日在北京举行。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早在21日即释放出积极信号,称欧中双方已经就解决光伏案的大体框架达成一致,但细节问题仍需要磋商。不过,作为此次谈判欧方核心代表的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在会后表示,中欧光伏贸易谈判尚处早期阶段。对于中方希望的通过“价格承诺”机制解决这一争端,业内分析认为,这一机制涉及的中国对欧出口“最低价格”、“出口规模”都牵涉中欧光伏企业核心利益,妥善解决仍需一定时间的博弈。
尚普咨询行业分析师指出,由于此案涉案金额达200亿美元,关系到1000多家中国企业和40多万人就业,同时与欧盟上下游产业联系紧密,为此,最近一个月内,中欧双方各个层面将进行密集磋商,以避免全面贸易战的爆发。
根据wto相关协定,价格承诺被定位为反倾销的一种补救措施。若出口商自愿做出令人满意的承诺,修改价格或停止以倾销价格出口,则调查程序可能被终止,有关部门将终止临时措施或征收反倾销税。此次中欧光伏“价格承诺谈判”的具体内容为:中方承诺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不低于某个最低价格,并设定具体时间期限;中方承诺将每年出口至欧洲的组件限定在一定的规模范围内。而作为交换,欧盟将不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反倾销措施。
如果按照欧盟光伏企业向欧委会反馈的最低限价条件,未来中国对欧光伏产品出口组件价格可能须不低于1欧元/瓦,这明显远高于目前中国企业输欧组件平均0.4-0.6欧元/瓦的水平。如果价格承诺限定于此,则意味着中国光伏产品在欧洲市场毫无竞争力可言。欧洲市场也将不得不被放弃。
尚普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光伏行业调查研究分析报告》显示,欧盟与中国为解决有关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贸易争端而进行的谈判仍处于早期阶段,这一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价格承诺谈判将是双方不断谈判磋商妥协并以其他条件作为交换而逐步达成最终结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