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我国科学家在太阳能电池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工作寿命创下3670小时新纪录

北京时间3月7日凌晨,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清洁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侯宇教授、杨双教授等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钙钛矿晶格的石墨烯聚合物增强,用于耐用的太阳能电池”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发现了钙钛矿光伏不稳定性的关键机制——光机械诱导分解效应,提出石墨烯-聚合物机械增强钙钛矿材料的新方法,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在标准太阳光照及高温下的T97(即工作寿命衰减到97%)工作寿命创下3670小时新纪录,该研究成果将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作为光伏电池的关键组分,钙钛矿材料表现出典型的软晶格特性,在水氧、光照、高温和电场等环境因素作用下,容易发生化学分解及结构退化,导致器件效率大幅下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一般由五层组成,从上至下分别为导电玻璃、空穴传输层、钙钛矿、电子传输层、金属电极。而石墨烯具有超高模量(约1 TPa),是钙钛矿材料模量的50~100倍,且具有均匀致密、耐机械疲劳和化学稳定的优点。有没有可能借用石墨烯这个“外援”,来提升钙钛矿的稳定性呢?然而,石墨烯与钙钛矿并不兼容,如何实现是一大难题。

华理团队发现,可以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物界面耦合方式,将单层整片石墨烯组装到钙钛矿薄膜表面,从而实现两者的高均匀度、多功能性集成。由此,一个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形成。

通过动态结构演变实验和计算模型相结合,研究团队验证了该耦合界面结构在工作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晶格变形以及横向离子扩散,从而确保钙钛矿器件在光照、高温及真空等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基于这一设计,太阳能电池在标准太阳光照及高温(90℃)条件下,T97工作寿命达到3670小时。记者注意到,此前,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团队于2024年10月在《科学》上发文,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方法,用氧化锡代替富勒烯电子传输层,提高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长期稳定性。该团队实现了功率转换效率超25%的太阳能电池,在65°C的功率点运行2000小时后,仍保持95%以上的初始效率。其认证的T97工作寿命为“超1000小时”。

最新相关

光伏 "大退潮"!一大波光伏项目被终止

电价机制由此发生根本转变--从固定标杆价转向市场竞价,波动性显著加剧。2025年以来,光伏市场波动加剧,其中招标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光伏项目组件集采和EPC总承包频现延期、终止乃至废标现象。仅7...

新规"三把尺",电力交易告别糊涂账!

国家发改委网站8月6日消息,按照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要求,为加强电力市场计量结算管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了《电力市场计量结算基本规则》并印发。此次电力976号文针对电力市...

韩国研发出突破性柔性钙钛矿电池

8月5日,韩国材料科学研究所(KIMS)能源与环境材料研究部宣布,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高效、高耐用性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攻克了该类电池商业化进程中的两大核心难题--湿度敏感性与机械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