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中隧参建的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正式拉开大坝填筑的序幕,这一刻,现场机械轰鸣,建设者们精神抖擞,目光中满是期待与自豪。自2025年2月28日顺利实现大坝围堰截流后,泰顺项目终于迎来了又一个关键建设阶段,大坝填筑标志着上水库全面进入主体工程建设新阶段,向最终的竣工投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泰顺抽水蓄能电站自1998年启动选址工作,历经25年论证与筹备,于2022年正式落地实施。项目位于泰顺县司前畲族镇,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可满足120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电站为一等大(1)型工程,其主要建筑物按1级建筑物设计,电站上水库正常蓄水位606.00m,死水位569.00m,有效库容828万m³,而下水库则巧妙地利用珊溪水库的水资源,形成“高峡出平湖”的独特景观,为华东地区首个采用"上库新建+下库依托"模式的抽水蓄能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611.00m,坝顶宽8.0m,坝顶长230.00m,最大坝高86.00m,坝体上游坡比1:1.4,下游平均坝坡为1:1.7,下游面设置宽度6.5m,坡度9%的之字形坝后公路。
在落实完善填筑前置条件方面,项目部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和准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前完成了坝基处理及排水工作,并于2025年6月12日顺利通过填筑坝基联合验收,比计划节点工期提前半个月。项目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业主、设计、监理专家、项目技术骨干共同参与,统筹谋划石料场开采、填筑料制备、碾压试验等方案,为启动大坝填筑做足了准备。
为了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求,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与精准度,项目部采用了基建数字化管理系统。该系统犹如项目的“智慧大脑”,实现了施工全流程的数字化监控。在运料车辆监控方面,通过在车辆上安装GPS定位装置和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获取车辆的位置、行驶速度、载重等信息。管理人员在监控中心能清晰地看到每一辆运料车的运行轨迹,合理调度车辆,避免交通拥堵和运输延误。而对于大坝填筑碾压质量的监控,该系统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在碾压设备上安装了压实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碾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压实度、碾压遍数、振动频率等。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如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便会立即发出警报。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警报信息,及时调整碾压参数,确保大坝填筑碾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通过这种数字化监控方式,不仅提高了施工质量,还大大减少了人工检测的工作量和误差,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大坝坝体填筑总量为126.1万m³,平均填筑强度为10.5m³/月,高峰强度约18万m³/月,预计2026年5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