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核集团发布《2025——2026年度光伏组件设备一级集中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本次集采招标于3月底启动,其间共有36家光伏企业参与投标,参与度较高。最终晶澳太阳能、隆基绿能、正泰新能等10家光伏企业中标。
近期,大型企业和部分省份开启或公布了光伏组件集采情况。从目前公布的情况来看,光伏供应链价格总体基本维持稳定。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产能替换和加速出清的背景下,不同品类产品价格出现分化趋势。
第三方分析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的最新光伏市场周价格评析称,组件方面,TOPCon双玻组件售价区间约0.6元/瓦至0.72元/瓦,大宗交付价格落于0.67元/瓦至0.68元/瓦。其中现货新单价格稳定在0.67元/瓦至0.73元/瓦,集中项目交付价格水位则落在0.66元/瓦至0.67元/瓦。HJT组件价格约在0.72元/瓦至0.83元/瓦之间,集中项目执行价格落于0.73元/瓦至0.75元/瓦之间。BC方面N——TBC部分,目前分布项目价格约0.78元/瓦至0.85元/瓦之间的水平,集中项目价格约落在0.74元/瓦至0.78元/瓦。
集邦咨询表示,目前,终端光伏组件需求处于真空期。6月,头部组件厂商大幅收缩排产,减少外放代工订单,中尾部厂商陆续启动减、停产,组件环节正等待地面装机备货潮的启动。同时,组件价格有所分化,大尺寸高效组件较常规有2分溢价。传统590瓦组件现货价格已来到0.65元/瓦以下。
隆基表示,随着光伏“抢装潮”的结束,光伏产品价格受终端需求变化影响开始下跌,目前已经基本回到了前期水平,叠加各制造环节已经陆续开始控制产出规模,预计短期光伏产品价格基本持稳。
行业服务公司索比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共有18家企业发布光伏组件招标结果,总容量为1.77吉瓦,开标均价为0.72元/瓦。虽然招标总容量低于前3月,但价格明显上浮。1月至3月,开标均价分别为0.68元/瓦、0.69元/瓦和0.7元/瓦。
InfoLink Consulting表示,虽前期部分厂家酝酿涨势,但当前直至三季度上旬仍处于需求弱势阶段,涨价较不明显,多数厂家以稳定价格交付策略为主轴。整体价格与上周相同,整体低价已经开始有所控制交付体量,厂家减产效应影响之下,部分热门型号再次出现供应不及的情势。但近期需要注意海外退货以及组件库存水平攀高之下影响,部分现货价格有低价出清的迹象。
不同类型产品价格走势不同,这不只体现在光伏组件上,硅片亦然。EnergyTrend数据显示,最新一周,N型M10硅片主流成交价格为0.93元/片,N型G12主流成交价格为1.27元/片,N型G12R硅片主流成交价格为1.07元/片。
EnergyTrend分析称,各规格尺寸供需关系分化。183N需求不明,库存积压问题凸显,而210RN月内下游新产线陆续投产,双重因素叠加共同助推210RN需求向好,预计本月上旬210RN价格仍能维持稳定。但下旬部分183N硅片产线向210RN改进后,价格或仍有下行风险。
除了细分产品价格分化外,还有第二个分化趋势,即头部企业和二三线中小厂商价格分化。现阶段,光伏企业正通过“以销定产+收缩规模”加强管理。而在经营压力下,中小厂商希望能加速出清。今年以来,头部企业主动上调组件报价0.01元/瓦至0.03元/瓦,二三线制造厂商则因现金流压力降价0.03元/瓦至0.04元/瓦,尽快抛货,形成“龙头涨价、小厂抛货”分化格局。
有分析称,“二分化”体现了技术路线正在重塑竞争格局。头部企业力图凭借技术溢价保证自身竞争力,而对于没有原创和自主研发技术的二三线中小企业来说,可能面临出局“倒计时”。不过,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度,还需要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