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昌黎滦河口附近海域波光粼粼。全省首个海上光伏项目——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巨型吊臂让重达13.85吨的变径钢管桩精准入海,光伏板在碧波间次第舒展,绘制出一幅向海图强的壮美画卷。
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总投资144.48亿元,联合4大央企建设力量,创新采用“能源森林”立体布局。在百米桩基施工区,参与建设的河北华电昌黎海上光伏试点项目综合主管李翔天形象地比喻:“单次吊装的光伏单元就像在海上种植‘能源大树’,每株‘大树’的钢桩都采用耐磨环氧玻璃鳞片漆,能在咸湿海风中屹立25年。华电施工内容就是在海上种植由1016棵‘能源大树’组成的‘生态林’,将源源不断的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让绿色能源惠及千家万户。”
记者了解到,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建设运用多项科技攻坚成果:“智慧基建系统”实现四标段工程数据云端共管,AI全景摄像头24小时智能巡查施工面,BIM三维建模让复杂海况尽在掌握,尤其引入海洋工程领域的定向钻先进技术,使海底电缆敷设效率提升60%以上。
经测算,项目全部建成后,这片“海上光伏森林”年均发电量将达到约28.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7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11.38万吨,不仅将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力,优化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更将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落实“双碳”目标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撑。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战略部署,围绕新能源强省建设,精心谋划了4个海上光伏示范试点项目。
据悉,全市现有新能源资源2252万千瓦,其中,陆上风光1072万千瓦,海上风光1180万千瓦,预计可形成投资约1450亿元,年发电量约401亿千瓦时。目前,全市已建成新能源项目35个,装机291万千瓦,总投资145亿元,年发电量46亿千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