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网讯:7月19日,昌盛日电在山西寿阳投建的30MW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顺利并网。该项目成功并网,不仅是光伏和农业有效结合又一典范项目的落地,更为光伏应用市场和产业发展带来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受益的市场发展空间。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达1400亩,装机容量30MW,其中包括214个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及配套设施建设,总投资额5亿元。同其它光伏农业项目一样,该项目能够为当地提供大量清洁电力资源,减少由传统发电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据悉,该项目的年平均发电量约为3587.48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2197.43吨,减少SO2排放约170.76吨,减少碳粉尘排放约121.97吨,减少CO2排放约30493.58吨。该项目在25年光伏电站运营期总发电量将达到约89867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省了约89867万元的电费。
与此同时,该项目利用光伏优势,通过种植大棚棚下食用菌,可创造高达5000万元的收入。此外,通过启动农业深加工、产品包装及品牌销售等环节,该项目可为当地增加2500万元的税收,并且创造就业岗位500至800个。该项目不仅能提供清洁电能,更将对寿阳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空心化,解决三农问题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寿阳县委、县政府在把当地“高效农业”与“光伏发电”进行有机结合,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将单一作物大棚拓展到观光旅游、农业养殖等多个领域,集有机农业、环保能源发电、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将有力带动当地的新农业发展,有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绿色循环农业。
昌盛日电该项目并不是该公司在光伏农业领域的首个尝试,在今年6月,昌盛日电在完成石家庄循环化工园区的20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并网发电项目的同时,也获评“2015中国低碳典范企业”。自今年5月来,昌盛日电先后与云南、吉林、陕西等省份签署光伏农业的相关项目,显示了其在光伏农业领域的过硬实力和对行业发展充满信心。
光伏农业被认为是引导光伏产业度过“寒冬”的一条新路。近年,国家也出台一系列包括《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和《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在内的文件,鼓励并支持光伏农业的发展。目前,光伏农业在我国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更多更大规模的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正在酝酿之中。而在这股追逐光伏农业的热潮背后,相关专家指出了其中的隐忧:光伏农业还处在摸索阶段,还未形成合理完善的开发模式,而农业经不起反复试验折腾,这就需要企业在进行光伏农业试验的过程中,时时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为先,以谨慎的态度开展有益探索。(南塬飞雪徐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