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布中国光伏产业与欧委会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安排。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应询发表谈话,表示赞赏和欢迎。沈丹阳表示,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是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双方领导人高度重视,在不同场合共同表达了通过磋商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意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中国与各国的经贸往来也越发频发,随之而来的就是贸易摩擦的增多。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然对原有世界利益格局产生影响,中国的产品对欧美等国企业也产生了冲击,在这种背景下,欧美等一些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对于贸易摩擦,我们不应该惧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任何国家、地区和组织所掀起的贸易争端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通过贸易摩擦而获取坐下来谈判的机会,争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所以贸易大战是打不起来的,也就是通过贸易摩擦而不断获取双方谈判的筹码。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在贸易摩擦上存在着消极应对的心态,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理方式对待贸易争端。但是,随着中国贸易增长,贸易摩擦也呈长之势,强度也在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之前那种消极对待的方式已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贸易摩擦,保护本国利益。就像此次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双方在光伏产品上都有着巨额利益,尽管欧盟光伏企业对于欧盟关于征收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税表示抗议,但欧盟还是通过对于中国光伏产品一系列制裁措施,在此期间,中国相关部门积极应对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通过诸多努力,最后在8月6日前达成妥协方案。这其中就体现了贸易摩擦只是谈判的手段,而最后还是要在谈判桌上经过“唇枪舌剑”才能达成共识。
贸易摩擦是贸易发展的必然,如何在贸易争端中积累谈判筹码是中国需要研究的,在中国内需没有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前,外贸依然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之一,而长期顺差的贸易格局就导致了中国面对更多贸易争端,所以如何在贸易争端中保护本国利益是相关部门要考虑的。一味地“被制裁”,不如有来有往的贸易摩擦,后者能够积累更多谈判筹码。
中国在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的同时,必须更为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品结构。优化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缓解贸易摩擦的治本之策。国家应当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引导对外贸易总体格局和出口企业加快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并且积极实现扩大内需战略,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这既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又有利于避免可能的产业空洞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