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山西省大同市开幕,成思危等嘉宾参会并开启象征绿色产业发展的开关。新华网图片
新华能源8月5日电 “光晕”、“日上江村”、“阳光格子”、“O-HOUSE”……8月2日,20座造型各异的“太阳屋”在山西省大同市太阳宫广场亮相。当日,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在此间开幕,22支来自13个国家、35所大学的参赛队带着他们设计、建造的“太阳屋”,将在这座历史文化古都展开全方位竞赛。
据悉,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已举办6次,今年首次落户中国。在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太阳能等新能源加快推进的背景下,本届大赛的举行,无疑将促进中外太阳能产业的合作,推动太阳能和节能技术的创新和采用。正如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结合建筑节能,加强光伏发电应用,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是太阳能竞赛的宗旨和理念,也是太阳能竞赛在中国落地和生根的重要基础。”
太阳能小屋传递未来生活理念
太阳能屋顶、江南青瓦白墙的建筑风格,屋前的荷花池里几只小鸭子欢快地游着泳,这个建筑面积90平方米的小屋被取名为“日上江村”,由上海交通大学12个院系的30多名同学设计、建造。
据介绍,“日上江村”屋顶的太阳能板每小时可发7度电,完全可以满足“太阳屋”的用电需求。同时,小屋所采用的建材全部是节能产品,综合保温性能是普通房屋性能的十倍以上;将空调室外机所产生的废热回收回来,用于加热热水,达到充分利用热能的节能目的。
在屋里,一名男同学向参观者们边说边演示,“室内所有设备都可以智能控制,包括电视、电灯、窗帘等,只要用手机或pad在应用商店下载对应应用,就可以远程操控。”只见他在手机上轻轻一按,客厅的窗帘便自动慢慢拉上,放映电影的幕布同时徐徐降下,室内的灯也暗了下来。“这是影院模式,房主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个人模式,比如起床模式、离家模式、烛光晚餐等,操作也都是一键完成。”这位同学介绍。
看了同学们的作品,应用材料公司传播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庞久对记者感慨:“这些高校团队打造的绿色创新设计采用突破性技术,展示太阳能如何成为全球各个社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新愿景。”他说,“本次比赛展出的太阳能住宅,已不仅仅是太阳能一个概念,而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态度、方式的展现。”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房子里,那么他从出生到长大,将会有和我们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经验。”庞久说。
作为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发起赞助商,应用材料公司今年还同时是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参赛队的白金级赞助商。
8月2日,在山西省大同市举办的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正式向公众开放,22所国内外大学师生设计的“太阳屋”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及业内人士前来参观。图为应用材料公司传播及公共事务副总裁庞久(左三)参观由上海交通大会师生设计、建造的“太阳屋”。新华网图片
太阳能建筑将融入中国城镇化发展
一栋60-100平米的“太阳屋”,单纯依靠太阳能设备供给满足洗衣、烹饪等全部日常生活要求,并体现功能完善、舒适、宜居、具有可持续性等特点,这成为“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总体评选要求。
在参观中,“日上江村”的指导教师之一胡小军说,在中国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我们希望“太阳屋”可以推广到江南的城镇。而现场不少参观者也纷纷表示,“很想拥有这样一栋太阳能发电的智能屋。”
近年来,发展太阳能产业成为中国实施能源结构调整,推进清洁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张玉清2日在大赛开幕式中表示,中国政府提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太阳能,结合建筑节能,加强光伏发电应用,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
2011年1月,美国能源部,中国国家能源局,北京大学和应用材料公司四方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十项全能”大赛带到中国。高层级的支持足见中国政府在推进太阳能产业发展上的决心与态度。与此同时,应用材料公司推出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太阳能的未来持乐观态度,并希望加速对太阳能的采用。
据庞久先生介绍,这是该公司第五次进行太阳能年度调查,旨在了解消费者对太阳能产业的理解,今年调查受众来自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调查发现,这四个市场的消费者对太阳能的未来都很乐观,但71%的所有受访者认为高成本是阻碍其在自家或企业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首要原因,其中57%的中国受访者认同这一观点,凸显了太阳能普及所面临的挑战。
“煤都”大同寻找区域转型新机遇
大同是中国著名的“煤都”,年产煤炭1亿吨。2011年9月21日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2013)承办城市揭晓,大同获得承办权。
“通过承办大赛展示人类与太阳对话的风采,打造大同与世界握手的平台,促交流,促转型,促发展。”两年后,大同市市长李俊明站在了此项大赛的开幕式讲台上。他表示:“大同光能充裕,风能充沛,发展新能源产业得天独厚,建设新能源城市正逢其时。我们将坚定不移的推动黑色能源向绿色转型,传统产业向现代转型,高碳城市向低碳转型。”
据悉,太阳能已成为大同市的新兴朝阳产业,目前拥有5万吨多晶硅、1GW太阳能组件和300兆瓦太阳能电站,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煤都”正在向太阳能之城转身。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末期,大同的太阳能相关产业产值将超过煤炭产业。
徜徉在形态各异的“太阳屋”之间,忽然发现他们的名字很多与太阳有关——“光晕”、“日上江村”、“阳光格子”、“阳光天井”……这其中一定包含着同学们的希望与正能量。想象着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青年学子们,在为期两年的时间里,带着企业家的精神,挑战一个个的困难,把新型能源、绿色能源从理想概念带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企业的发展依赖创新和人才,通过赞助大赛将充分挖掘、扶持大学生们的创新理念。”大赛开幕的前一天,庞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创新与人才,也正是“煤都”大同在寻找转型新机遇中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