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昌盛日电气候智能型农业攻坚拔寨助推绿色高效农业发展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从古至今,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然而经过很长历史时期的发展衍变,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化石能源危机等接踵而至,农作物产量难以持续提升、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制约着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记者调查发现,在当前国内农业发展中,作为气候智能型农业的代表------光伏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其在改善环境、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等多方面的优势,在推动绿色高效农业发展中不断攻坚拔寨。

光伏农业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5年一号文件首次聚焦于农业生态治理,把农业污染治理和相关资源环境问题作为今后农业工作的一个突出重点。据一项研究的测算,中国温室气体排放中来自农业的部分大约占20%,一号文件中首次明确指出:“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因此,为了进一步挖掘农作物生产潜力,同时遵循自然法则并确保减少不必要的碳排放,国内最大的光伏农业设施领军企业——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积极发展气候智能型农业,并在推动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方面不断攻坚拔寨。

以前段时间刚刚并网的山东省单体最大光农业项目为例,该项目总装机容量60MW,年均可上网电量近700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3万余吨,每年减少CO2排放量近6万吨。农业科技大棚南面棚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组件建设光伏电站,光伏发电系统所发电力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同时在棚下选择经济附加值比较高的植物种植品种,包括高附加值果蔬、特色茶叶、优质菌菇、花卉苗木、中草药等,实现“棚顶发电,棚下种植”的双重收益,通过光伏科技与设施农业的结合,能极大满足农作物对光照、温度、湿度等生长需求,期间极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国内光伏农业日趋成熟

资料显示,“气候智能型农业”这一概念最早于2010年10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的报告中提出,其定义是能够可持续地提高工作效率、增强适应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可以更高目标地实现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模式。

作为气候智能型农业的典型代表之一,光伏农业模式正不断推进全国绿色高效农业的发展进程。据昌盛日电透露,该公司于2010年首创“光伏+农业”发展模式,将光伏科技与设施高效农业完美融合,并创新应用农业物联网、远红外加热、光伏组件调光、雾化微喷灌溉等先进农业设施技术应用于光伏农业高科技大棚当中,从而在提供大量绿色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也通过大量农业科技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增强农作物适应性方面,该公司则联合国内外数十家科研机构研发出了可适合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土壤环境的光伏农业设施建造技术,以及适合不同地区农业特性的高附加值农作物种植品种和技术;与此同时,通过“园区化”、“平台化”的光伏农业综合园区的管理模式,因地制宜搭建最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农业大棚。

顺势而为,光伏农业领军者助力绿色生态农业

事实上,气候智能型农业项目已经在喀麦隆、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和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开始实践,并初步取得了成效。而今年年初,由农业部与世界银行共同实施、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气候智能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项目”在北京启动,这也标志着中国已正式加入气候智能型农业项目。

昌盛日电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年来昌盛日电一直注重农业和光伏的结合,对农业的深度了解和技术创新形成了昌盛日电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其首创的光伏农业模式其他光伏企业难以复制。当前,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这一理念倡导下,昌盛日电会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让昌盛日电光伏农业模式惠及更多的地区和居民。

据了解,截至目前,昌盛日电已在全国18个省市、37个地市布局光伏农业项目,并通过其首创的“造血式光伏扶贫模式”给广大贫困地区的农户们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全新途径。该公司表示,未来昌盛日电将让中国农业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应对气候变化,同时助力全国各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最新相关

新能源光伏项目出海

日前,中铁建工集团建安公司成功承接文莱摩拉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1兆瓦示范工程,顺利实现借新能源光伏项目出海的发展战略。本项目位于文莱摩拉区的塞拉萨东南部,光伏可开发容量约150兆瓦。业主...

一季度内蒙古能源重大项目投资同比增长52%

今年一季度,内蒙古能源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能源重大项目投资在去年同期增长85%的高基数基础上保持快速增长,达到372亿元、同比增长52%,手续办结率6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开复工率63%、同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