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光伏要闻

尼日利亚拟到2024年安装10GW太阳能电站

据当地媒体介绍,刚刚进入6月份,尼日利亚联邦能源与钢铁部部长Chinedu Nebo与韩国企业HQMC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在2024年之前由HQMC负责安装10GW太阳能电站。在这个合作框架之下,从2014年1月开始由HQMC投资300亿美金建设该项目。HQMC对外宣布该公司将在未来的10年之中,每年至少完成1GW电站的建设。最近尼日利亚政府开始关注太阳能电站的应用。4月中旬,尼联邦科技部部长Henshaw Ewa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尼...

宜家投资可再生能源15亿欧元 拟实现能源自给

据英国《金融时报》6月7日报道,瑞典家具业巨头宜家近年来逐渐加大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随着最新的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推进,宜家正向能源自给的方向稳步迈进。在瑞典中部一处山区,全欧最大的陆上风力发电项目之一正初显雏形。此风电场2015年投产之后,发电量将达90兆瓦,但供电对象不是家庭或办公场所,而是北欧零售商宜家(Ikea)旗下的门店。宜家希望,到2020年其使用能源全部为可再生能源。有了Glotesvalen风电场,宜...

国内首套光伏发电并网接口一体化装置投入运行

6月5日,国内首套光伏发电并网接口一体化装置在浙江嘉善国际木雕城投入运行,装置数据稳定,效果显著。该一体化装置由嘉善县供电局与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联合研制开发,应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与电网连接,实现了分布式光伏发电信息的采集和运行控制。该装置安装在用户侧10千伏进线或并网点的高压开关柜上。是实现光伏运行监控主站监测与控制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关键设备之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

光伏争端再显欧盟短视自私做派

欧盟委员会4日决定向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引发业界激愤。面对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前不久访德时的大声呼吁和前一天晚上的苦口婆心,面对中欧相关业界的极力警告和反对,欧盟依然采取这种不公正的举动,真够一意孤行的。中欧光伏争端已非一日,对话磋商一直在紧张进行。但不得不说,在这种涉及双方重大经济利益的问题上,欧盟一方的诚意和灵活性都大大不够,只在意自己的私利,而完全不顾及对方的利益诉...

天津首个私人光伏"电站"并网 上网电价0.4118元/千瓦时

昨日,本市首个私人“电站”正式并入电网,如今,单位或个人自家发电卖电已成为现实。首位申请“自发电”并网和“卖电”业务的居民董强将于一年后与电力部门进行结算。市电力公司表示,目前电价暂时执行天津地区燃煤机组脱硫标杆上网电价0.4118元/千瓦时,也就是卖1000度电,可获得411.8元的收入。上图: 电力人员在检查设备 下图: 发电设备“今天实现了我个人发电卖给国网的梦...

未来两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有望扩大10倍以上

据国家能源部门统计,太阳能发电占世界总能源的比例将逐步上升。据统计,在2010年这个比率仅为0.1%,预计到2030年提至10%,2050年提升至20%。我国《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的目标将由“十二五”前的21GW调整到35GW,上不封顶。截至201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仅为3.6GW,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两年中,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有望扩大10倍以上。去年,家住夹...

荷兰将联合他国共同应对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

6月5日,荷兰政府网发布消息称,荷外贸大臣普劳曼对欧委会向中国输欧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决定表示遗憾,认为此举将大大增加荷太阳能电池板下游企业和用户的成本。普劳曼表示,近年来中国太阳能电池板价格不断下降,同时,越来越多的荷兰企业和用户认识到可持续能源的优势,荷太阳能电池板市场需求量大幅攀升,安装企业的业务量也不断增长。在未来六个月内,也就是欧盟就此案做出终裁前,荷将联合其他立场相似的...

欧盟双反中国不怕,因多元产销地避险

比预料中的最后期限早了两天,欧盟委员会北京时间4日晚宣布,欧盟自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两个月内达成解决方案,届时该税率将升至47.6%。感触最深的,是身处其中的光伏中企。日前,中国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的光伏一体化企业阿特斯阳光电力(行情专区)CEO瞿晓铧独家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讲述了中国光伏企业面对日趋紧张的外部环境,不屈不挠做...

对华光伏临门一脚 欧委会为何怂了?

对华光伏临门一脚 欧委会为何怂了?

从最终出台的对华光伏反倾销初裁来看,多数中国企业松了一口气。与此前欧盟提交投票的47.6%的高税率相比,11.8%的临时税率显然缩水很多;而“分阶段征税”的创意,以及主动缓和矛盾的姿态,都与前不久那个一意孤行、强硬到底的欧盟委员会形成了强烈反差。有人说,欧委会到底还是怂了。其实,作为一个松散的国家联合体,欧盟在经贸领域用一个声音说话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真正迫使欧盟让步的就是它自己。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