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上周确定了对华太阳能面板的反倾销初裁税率,意味着“双反”靴子中的一只即将落地。面对如此利空压顶,中国光伏业整体处变不惊,尤其是相关海外中概股在经历短暂下跌后很快反弹,意料之外的抗跌表现令投资者为之一振。市场普遍认为,这固然得益于商务部力挺中国光伏的姿态,同时也与美国光伏板块回暖有关。但就目前来看,中欧光伏博弈正酣,国内光伏行业尚无明显的改善迹象,而收到退市警告的企业却呈现增多态势,中概光伏股能否摆脱底部徘徊的疲弱局面尚难逆料。
商务部力挺中国光伏侧面敲打欧盟
鉴于欧盟执意推动对华光伏“双反”,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5月6日即声言,光伏产业涉及中方重大利益,如果欧盟一意孤行、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中国政府绝不会袖手旁观。而在欧盟确定实施惩罚性关税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5月9日就此持续对欧喊话,全力维护中国光伏业的正当权益。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欧盟无视崇泉警告、强推“双反”过关的举动,姚坚在对欧“开炮”的同时,还侧重阐述了中欧光伏合作前景,呼吁提升磋商级别来化解这场争端。他指出,虽然中国对欧出口光伏产品规模逐年扩大,但中国的光伏板生产设备、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大部分都进口自欧洲;下一步,中国将加快发展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会更多进口欧洲的光伏产品生产设备和新能源发电设备。此外,在中国的城镇化、新能源利用、电动汽车技术合作方面,中欧都还有更广泛的合作前景。
从表面来看,这是中方向欧盟示好;但如果反过来看,对于欧盟而言,也未尝不是一种绵里藏针、旁敲侧击的警告和威慑。尽管中方一再声言无意开打贸易战,但其实无论是欧盟或者国内,对于中国开打贸易战的决心和胜算都存有疑虑。毕竟,剑拔弩张的贸易争端背后,本质上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倘若中国自身实力不济,在西方眼中不过是刀俎上的鱼肉而已,恐怕连求和的机会都不会得到。
从欧盟的角度来看,以目前中国光伏业的现状,如果“双反”落地对中国的杀伤力无疑更大,中国更为忌惮。毕竟,中国对欧多晶硅“双反”,真正中枪的其实只有德国的瓦克化学一家;欧盟每年进口中国的光伏组件货值逾200亿美元、关系到中国数十万人的就业,中国进口德国多晶硅只有6.2亿美元。欧盟近期之所以罔顾内部反对、对华有恃无恐,多少与这种杀伤力上的优越感有关。
显然,中国商务部此时大谈中欧合作,既是“风光长宜放眼量”的晓之以理,其实也是对自以为是的欧盟一帖极好的清醒剂。如果欧方继续一意孤行,逼迫中国亮剑,那么欧盟将付出的代价绝不仅仅只是多晶硅领域,而将殃及其整个光伏产业链,甚至将无从置喙中国的整个新能源产业,丧失城镇化进程这块蕴含巨大商机的蛋糕。与对华光伏“双反”相比,其所得与所失孰轻孰重,相信欧盟自会多加思量。
利空压顶中概光伏股缘何表现坚挺?
上周三,欧盟将对华太阳能面板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消息传来,中概太阳能指数(SLR10)应声下跌3.13%,尚德电力更暴跌12.44%首当其冲;此外,天合光能跌4.45%,晶科能源跌3.62%,昱辉阳光跌3.55%,阿特斯太阳能跌3.11%,英利绿色能源跌3.08%。结合以往的疲弱表现,加之这一利空非同小可,市场普遍预计中概光伏股将是“此跌绵绵无绝期”。但出乎意料的是,翌日中概太阳能指数即止跌回升、涨1.27%;成分股中,尚德电力大涨10.45%,昱辉阳光涨6.75%,阿特斯太阳能涨5.86%,晶科能源涨4.73%,大全新能源涨4.35%,纷纷收复失地。
近年来已是“兵败如山倒”的中概光伏股,为何在欧盟对华“双反”将落地这类特大噩耗面前一反常态、坚挺不退呢?商务部“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利益”的铿锵表态固然为大难临头的中国光伏业注入了强心针;多家美国本土光伏企业扭亏为盈、全球行业整体回暖或许才是中概股绝地反击的底气所在。
今年以来,美国光伏股已迎来全面反攻。截至目前,第一太阳能股价上涨46.51%,美国太阳能大涨173.31%,宝威上涨54.82%,先进能源工业上涨28.90%;而在2011年,上述企业股价还曾分别暴跌74%、51.44%、61.67%和21.33%。股价回升的背后,是全球光伏组件产量增速正重回快车道的现实。据市场研究机构IHS预测,在库存不断下滑的背景下,今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将超过37GW,同比增长18%。
此外,从这些企业一季报表现来看,光伏行业在2013年迎来业绩拐点、重回上行通道应是大概率事件。美国太阳能今年首季营收达到5.75亿美元,每股收益达到0.22美元,去年同期每股还亏损0.12美元。而第一太阳能首季实现净利5910万美元,每股收益0.66美元;去年同期净亏损尚达4.494亿美元,每股亏损5.20美元。
在美遭遇逐客令退市危机仍在扩大
在2011-2012年的光伏业大衰退风潮中,可谓“环球同此凉热”,中美欧的光伏巨头无一幸免、元气大伤。但从今年来看,相较于美本土光伏企业的拨云见日、苦尽甘来,中概光伏股却仍在囧途。其间虽曾屡次反弹,但仍无法摆脱整体下滑、底部徘徊的困境。以曾经的“光伏双雄”来看,今年以来尚德电力的累计跌幅高达66.86%,赛维LDK也累计下跌16.67%;即便是风头正劲的英利绿色能源,今年以来仍然下跌6.38%。如今,面对欧盟杀气腾腾的辣手打压,中概光伏股的抗跌表现固然可喜;但若说就此止跌企稳,恐怕还为时尚早。
更糟糕的是,收获退市警告的中概股队伍还在进一步扩容。就在5月初,总部位于江苏南京的中电光伏(CSUN.NASDAQ)宣布,由于其股东权益不足1000万美元,不满足纳斯达克交易所的相关条例,已触发退市条件。
此前,国内已有四家光伏企业身陷退市危机。去年7月21日,大全新能源首先收到纽交所的退市警告;尚德电力当年9月宣布,因连续3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美元,已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规定;10月16日,晶澳太阳能也收到了来自纽交所的退市通知;11月中旬,赛维LDK也步其后尘。
事实上,由于近两年股价暴跌,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晶澳太阳能等公司还曾试图从美国主动退市,转战市盈率更高的A股或港股上市。不过,由于退市需要以现金形式从中小股东手中回购股票,对于这些捉襟见肘的企业也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与纽交所上市公司有所不同,中电光伏并非因股价太低而收到逐客令。企业想要在纳斯达克保持金身不破,市值必须大于5000万美元且总资产、总收入都超过5000万美元;公众持股量达到110万股、公众持股市值要有1500万美元;股东权益高于1000万美元。
截至去年底,中电光伏的总资产仅为9.23亿美元,负债却已高达9.17亿美元,不但资产负债率高企,而且股东权益也仅剩600万美元左右。根据纳斯达克的要求,中电光伏将有45天时间递交重新符合上市条件的计划。如果其整改计划被接受,纳斯达克将给予该公司180天的宽限期,直至其重新达到上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