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今年来全球能源市场新动向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整体向好,多国量化宽松政策继续推行,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疫情方面,新一波疫情在欧洲和亚洲多个国家再次出现,Delta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快、正在抵消前期的抗疫成果,截至目前,全球感染人数已过2亿,死亡人数已超400万。总的看,整体形势有所好转,但巨大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重大风险依然高企,绝大多数国家依然在艰难前行。在此背景下,上半年的国际能源市场出现新的动向,值得关注。

能源转型势不可挡,新能源企业的市值节节攀升

能源界人士已经深深感到,当下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比预想的还要快。不仅是能源结构调整、低碳化、多元化、清洁化的问题,而且是彻底去碳化,实现碳中和与“净零”经济的问题。随着人类使用能源从薪柴向煤炭过度的第一次能源转型,以及从煤炭向石油天然气过度的第二次能源转型之后,目前已经开启的第三次能源转型将更加彻底、更加剧烈,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更大。我国也已经提出了明确的“双碳”目标实现时间表,全行业、全地区、全企业均在研究和布局新能源产业,希望通过“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如期实现“双碳”目标。

势不可挡的能源转型形势下,一批新能源企业开始出现、成长,目前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的快车道,其中的佼佼者,势头大有盖过传统大型能源公司之势,比如宁德时代、协鑫、天合光能、隆基和蔚来等。一些传统大型能源公司,已经把上述新能源企业视为“战略合作伙伴”。比如,4月15日,中国石化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在“换电站”上的合作,另外,双方还将在新材料及智能电动汽车、电池租用服务、车辆采购和休闲消费场景建设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打造全球能源行业与汽车行业的创新合作模式。在市值方面,新能源企业的表现非常抢眼,以宁德时代为例,目前其在国内股市市值已经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国石油市值仅有8300亿元,中国石化市值更是只有4800亿元。

传统能源巨头不惜放下身段与新能源企业合作,以及我国一批新能源企业的市值已经大大超越三大石油央企的事实,已经表明,人类社会的第三次能源转型已经“暴风骤雨”般的来临。而2021年上半年的变化正呈现这样的特点。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大型石油公司满血复活

2021年上半年的国际油价的走势可以用“暴涨”来形容。年初众多研究机构和业内人士均表示,2021年的油价将会回暖,呈现“缓慢上涨”,理由很简单,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端收紧,越来越多国家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启动复工复产,原油需求回暖,国际油价进入上涨通道。2020年12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WTI)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Brent)主力合约分别收于每桶48.52美元和51.80美元,比2019年年末分别下跌约21%和22%。

但时至7月初,WTI和布伦特8月的桶油期货价格分别涨至74美元和75美元上下,均上涨了近50%,这是谁也没有料到的。因为在年初,绝大多数机构和专家还预测,2021年全年的平均实现油价大概在50美元/桶上下。油价上涨的节奏还是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美元的“无限量化宽松”政策可能是油价高涨的第一大推手,OPEC+的产量调控和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也是重要因素。

受油价快速上扬和企业降本增效举措成效显现的双重助力,2021年上半年全球石油行业的业绩表现堪称“靓丽”。虽然能源转型在加速,但大型石油公司上半年的表现堪称“满血复活”“王者归来”。

美俄能源博弈低走高开,美伊和解道阻且长

今年以来,美国和俄罗斯的能源博弈,尤其是围绕北溪2管线(Nord Stream 2)制裁与反制裁,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去年底和今年初的对抗情形一度到了“鱼死网破”的程度。但随着拜登政府上台执政,为了进一步拉拢以德国为首的欧盟,为了调和与俄罗斯的关系,美国似乎有意软化在北溪2关系上的立场。6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日内瓦首次面对面会晤,这种友好姿态的释放,使得北溪2管线建设的下一步变得毫无悬念,管线的建成和投运几乎板上钉钉。

与此不同的,另一组重大能源地缘政治难题――美国和伊朗围绕恢复伊核协议的谈判却有点高开低走、道阻且长。年初,随着拜登上台执政,外界对美伊重新达成伊核协议、美国解除对伊朗的制裁抱有很高期望,对此普遍持乐观态度。然而,随着6月19日伊朗总统大选尘埃落定,保守派&强硬派总统莱希成功当选,美伊关系的下一步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导致本已柳暗花明的伊核协议问题解决变得漫长起来。

重点资源国安全形势有所恶化,阿富汗内战一触即发

今年上半年,全球重点资源国的安全形势呈恶化态势,非洲尤甚。先是4月20日,乍得军方突然宣布,总统伊德里斯•代比在北部前线指挥与叛军作战时负伤,当日在首都恩贾梅纳去世。一国总统因战而亡,不是小事。代比之死,震惊国际。再是4月26日,道达尔公司宣布,其主导投资建设的莫桑比克1区LNG项目,因所在Palma(帕尔马)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导致当地数十人死亡,而不得不对该项目宣布“不可抗力”。这意味着,如果当地的安全形势得不到根本性、长期性的好转,项目将持续停工。可以看出,一国反对派武装和政府军的“火并”,以及反对派武装发起的恐怖袭击,已经成为今年上半年外国石油投资者在当地的最大威胁。而这种情况在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也不同程度存在。

同时,中亚和南亚地区的交汇点――阿富汗也不太平。随着美军“义无反顾”地从阿富汗撤离,阿富汗的国内安全形势令人担忧。如果阿富汗内战全面爆发,如果塔利班再次掌权,则阿富汗这一大国博弈的“中间地带”将对中亚五国等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带来严重挑战,进而影响到我国西部能源通道走廊的安全稳定运行。

疫情对全球油气供应链体系影响有限,“投资失血”是最大的内在挑战

尽管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和蔓延已持续一年半的时间,但相比2019年,2020年全年和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油气产量并没有显著下降。以天然气为例,2020年全球天然气总产量3.73万亿立方米,比2019年仅下降3.4%;而石油产量的降幅更少,只下降了0.3%。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油气产量受消费拉动呈现小幅上涨。这说明,油气产业的供应链体系足够坚韧。与酒店业、旅游业等不同的是,石油业上游和中游基本上是“与机器打交道”,其中一部分生产设施还是在地下运营,石油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生产与运输受疫情影响有限。

但是,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石油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持续大幅缩水,这是继2015~2016年油价断崖下跌后,近十年内石油业出现的第二次严重“投资失血”现象。所不同的是,第一次是由于油价下跌、难以达到盈亏平衡而导致投资受阻,这一次却是由于能源转型和“碳中和”抑制了投资。石油公司不愿投、不能投、不敢投的现象十分普遍。国际能源署(IEA)5月份发布的重磅报告《2050净零排放:全球能源路线图》声称,若要实现2015巴黎气候大会达成的目标,人类从现在开始应杜绝投资油气等化石能源。在逼人的形势面前,一贯实力雄厚的石油巨头们也开始变得谨慎。统计数据显示,与投资高峰期的2011年前后相比,2021年上半年的全球油气投资已下降了50%以上。严重的投资失血必将带来严重的产量下降,一旦产量下降的速度高过油气消费量下降的速度,全球将重现高油价时代。一个新的轮回将上演。

最新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