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快太阳能光伏资讯
太阳能光伏网

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落实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等法律法规,部编制了《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现予发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2015年12月2日

附件: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为落实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797-2012)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编制《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以下简称本用地指标)。

1、基本规定

1.1本用地指标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地面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

1.2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建设,应遵循节约优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光能资源、场址、环境等建设条件的同时,应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利用未利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用地。

1.3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建设,应根据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体现科学、合理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1.4本用地指标是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用地审批、土地供应、供后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确定用地规模的依据和尺度。

1.5编制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按照本用地指标确定的总体规模和各功能分区规模进行规模核定。并在报告中对用地规模核定情况进行专篇说明。

1.6审批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应当按照本用地指标确定的总用地规模和各功能分区用地规模进行核定。

1.7核发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土地划拨决定书和签订出让合同,应明确规定或约定建设项目用地总规模和各功能分区用地规模。

1.8本用地指标分为总体指标和分项指标。采用总体指标时,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总用地规模按照第二章节的规定计算;采用分项指标时,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建设用地规模按照第三章节至第六章节的规定计算和调整。

1.9本用地指标所指的土地包括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农用地。

1.10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建设应当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本用地指标确定的用地总规模和功能分区用地规模。因安全生产、地形地貌、工艺技术等有特殊要求,确需突破本用地指标的,应开展节地评价论证。

1.11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建设应优先采用技术先进、发电效率高的光伏组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1.12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建设除执行本用地指标外,尚应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

2、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总体指标

2.1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总体指标包括光伏方阵、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集电线路用地和场内道路的用地面积。

2.2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总体指标按光伏组件的全面积效率、安装所在地纬度、所在地形区类别、光伏方阵安装排列方式及不同升压等级计算确定。

2.3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总体指标按Ⅰ类地形区、Ⅱ类地形区、Ⅲ类地形区分别编制。

Ⅰ类地形区是指地形无明显起伏,地面自然坡度小于或等于3°的平原地区;

Ⅱ类地形区是指地形起伏不大,地面自然坡度大于3°但小于或等于20°,相对高差在200m以内的微丘地区;

Ⅲ类地形区是指地形起伏较大,地面自然坡度大于20°,相对高差在200m以上的重丘或山岭地区。

2.4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处于2.3条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形区时,应根据不同地形区分别计算建设用地规模,再累计得出总用地规模。

2.5光伏方阵排列安装的主要形式包括:固定式、平单轴跟踪式、斜单轴跟踪式、双轴跟踪式。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用地总体指标不应超过表2-1~2-12的规定。

2.6表2-1~2-12是10MW光伏发电站用地面积。其他装机容量的发电站用地计算公式为:

用地面积=10MW光伏方阵用地面积× (实际总装机容量/10MW)

2.7表2-1~2-12中未列出发电效率和纬度的光伏发电站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可以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计算。不同纬度用地面积计算公式为:

用地面积=A+(B-A) × (c-a) /b

A:表中光伏发电站相同发电效率相邻区间低纬度用地面积。

B:表中光伏发电站相同发电效率相邻区间高纬度用地面积。

a:表中光伏发电站相同发电效率相邻区间低纬度的度数数值。

b:光伏发电站所在纬度区间的差值。

c:光伏发电站所在地纬度的度数数值。

不同效率用地面积计算同样可以采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计算。

3、光伏方阵用地指标

3.1光伏方阵用地包括组件用地、逆变器室及箱变用地、方阵场内道路用地等。固定式光伏方阵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3-1规定,平单轴跟踪式光伏方阵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3-2规定,斜单轴跟踪式光伏方阵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3-3规定,双轴跟踪式光伏方阵建设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3-4的规定。

3.2表3-1~表3-4中,未列出效率和纬度的光伏方阵用地指标可采用线性插值法和公式法两种方式进行计算。

3.3光伏方阵用地指标线性插值法计算方法可参照2.7条。

3.4光伏方阵用地指标公式法计算公式如下:

光伏方阵面积:S=D×K

其中:D=(L×cos Z)+(L×sin Z)×(0.707 tanφ + 0.4338)/(0.707-0.4338 tanφ)

S:光伏方阵面积

D:光伏方阵间距

K:光伏方阵横向长度

L:光伏方阵纵向宽度

Z:光伏方阵倾角

φ:光伏方阵所在当地纬度

采用跟踪式安装排列的光伏方阵用地指标,应按阴影最长时间点计算南北向和东西向光伏方阵的最大占地面积。

3.4光伏方阵用地受地形、地貌等因素影响较大的,用地面积可按表3-5的调整系数进行调整。

4、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用地指标

4.1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用地为永久用地,包括变电站用地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用地面积按围墙外1m的外轮廓尺寸计算。

4.2变电站用地包括生产建筑用地和辅助生产建筑用地。生产建筑用地包括升压设备、变配电设备、变电站控制室(升压设备控制、变配电设备控制、其他设备控制)用地;辅助生产建筑用地包括光伏发电站中控室、计算机室、站用配电室、电工实验室、通信室、库房、办公室、会议室、停车场等设施用地。

4.3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包括职工宿舍、食堂、活动中心等设施用地。

4.4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4-1的规定。

表4-1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用地指标表

并网电压等级(kV)1035/66110220330
用地指标(m215009690158501855035430

4.5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位于Ⅲ类地形区的,用地面积可根据站址的地形、地质条件,按工程设计用地面积计算。

4.6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为填方场地,用地面积按工程设计用地面积计算。

4.7变电站及运行管理中心外围设置防洪及排水设施时,用地面积应按相应构筑物外边线的轮廓尺寸计算。

5、集电线路用地指标

5.1光伏发电站集电线路用地指标是指光伏发电站项目区内集电线路用地。

5.2光伏发电站集电线路一般采用直埋电缆敷设方式,其用地面积与光伏方阵用地已经合并,用地指标不再另行计算。

5.3光伏发电站集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架设时,只计算杆塔基础用地。杆塔基础用地为永久用地,其面积按基础外轮廓尺寸计算。

5.4杆塔采用水泥杆时,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5-1的规定。

表5-1水泥杆用地指标表(m2/基)

水泥杆形式单(双)回路用地指标
直线杆4
带拉线门型杆12

5.5杆塔采用钢管杆时,用地指标按5.3条计算。

5.6杆塔采用铁塔时,用地指标不应超过表5-2的规定。

表5-2铁塔杆用地指标表(m2/基)

转角0°~20°20°~40°40°~60°60°~90°
单回路(平原)24262829
单回路(山区、沼泽)36373841
双回路(平原)28293644
双回路(山区、沼泽)41465562

5.7终端塔杆,建设用地指标按表5-2中转角为60°~90°的数值计算。

5.8经常受台风和凝冻影响地区的架空线路,用地指标应乘以系数1.1。

5.9光伏发电站工程通信线路应随电缆线路或架空线路一同敷(架)设,不再另行计算用地面积。

6、场内道路用地指标

6.1光伏发电站场内道路用地是指保证项目生产运营的场区内部运行道路。

6.2场内道路宽度应不超过4米。场内道路用地面积按道路宽度乘以道路长度进行计算。

6.3光伏发电站进场路(场外部分)和通往场外的道路用地(场内部分),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公路建设的用地指标。

6.4场外供电线路、有线通信线路、排水、沟渠及其他设施,按相关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计算用地面积。

(原文请点击查看)

最新相关

国务院: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中国政府网12月7日消息,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持续增加天然气生...

国务院: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中国政府网12月7日消息,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提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0%左右,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30%左右。持续增加天然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