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全经联:韩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难以扩大
据韩联社7月6日报道,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全经联)援引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的《2021能源转换指数》(ETI•Energy Transition Index)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韩国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需要通过核电推进低碳能源转换的主张。据全经联透露,韩国的ETI为60.8分,在31个发达国家中排第29位,在全部115个国...
据韩联社7月6日报道,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全经联)援引世界经济论坛(WEF)发表的《2021能源转换指数》(ETI•Energy Transition Index)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韩国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重,需要通过核电推进低碳能源转换的主张。据全经联透露,韩国的ETI为60.8分,在31个发达国家中排第29位,在全部115个国...
中国多地开始为早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制订时间表。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上海的碳达峰路径具有标杆意义。海,崇明岛偏东一隅,30万块光伏板排在一块挨着一块的鱼塘上,这是岛上第一个渔光项目,自去年底开始发电并网。一月,上海提出在“十四五”期间(2021-2025)努力实现碳达峰, 崇明更进一步,提...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
近日,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化石能源占比过高是全球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全球的低碳化转型将为可再生能源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可再生能源更多依靠技术,这抹平了各国在自然资源上的差距,未来能源利用将不再是...
经济学家圈近期专访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潘家华。以下为采访全文: 经济学家圈: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潘家华: 首先我们要把碳是什么弄清楚,那什么是碳?碳主要包括三类。一类碳,由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也就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化石能源。这一类碳是属于...
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短,任务重。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减碳承诺,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全新阶段的振臂一呼,更是中国的决心和魄力。能源电力无法处身事外,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环节,储能行业犹是。近年来,全球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占比与发电占比持续提升,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冲击。因此,"可再...
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拉开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的大幕。近日,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杜祥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指出,"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防止地方发展高耗能...
5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七届学术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丁仲礼作了题为《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研究》的专题报告,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学部近期围绕碳中和问题所布局的咨询项目进展情况。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为作用(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过程(海...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电力系统进入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阶段,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从国际上看,丹麦作为实现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先行者",实现了将近60%的发电量来自风电和光伏。德国、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都实现了新能源发电量超过20%...
聚焦"碳中和: 中美大国责任与新未来"主题,中宏论坛第十四场在线研讨4月23日下午召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主题发言。刘英对中美未来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能源、交通、建筑、产业、金融等领域所蕴含的广阔投资机遇进行前瞻,还就国际绿色合作标准、...
"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这是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最新宣言,是我国顺应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重要决策,为我国绿色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树立了标杆。能...
据韩联社4月11日报道,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通商研究院发布《主要国家碳中和政策和启示点: 制造业竞争力的形势变化》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将廉价的新再生能源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手段,全球制造竞争力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韩国也须构筑以新再生能源为基础的电力供应网。报告称, 因主要使用火电生产的电力,在...
中国日报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 欧阳诗嘉)“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当下热议的焦点话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如何规划布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哪些挑战?为此,中国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家...
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高瓴创始人兼CEO张磊表示,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向上,PE/VC机构大有可为。他认为,当绿色转型成为未来最大的确定性,将有力地引导大量社会资本转向碳中和领域,绿色股权(PE/VC)投资正当其时。同时,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充分绽放,将成为中国低碳...
海关总署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万亿元,增长1%;商务部数据显示,1-11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近日对媒体表示,大多数"一带一路"项目坚持不停工不裁员,持续推进,一批新项目顺利启动...
"要充分调动现有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提高能源特别是电力热力高峰保供与应急水平。同时在新能源电力比例提高、城乡采暖空调峰值需求不断提升,以及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大量电力电子装置接入电网条件下,更要重点研究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能源需求侧管理的内涵是充分保障合理的能源消费,用最节能高效的方...
发表于《环境与生活》杂志2021年1月号总第155期“聚集“栏目的原创文章李俊峰: 我们必须加入全球碳中和的大潮——专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本刊记者 郑挺颖 实习生 许澜馨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2月2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白皮书系统介绍了中国能源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能源产业取得了怎样的发展?接下来有哪些目...
"碳中和"成了热词。从今年9月的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到12月举行的气候雄心峰会,我国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明年要抓好的8大重点任务之一。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说一说碳中...
9月下旬以来,东亚三大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相继宣布碳中和时间表,彰显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10月28日上午,韩国总统文在寅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宣布,韩国将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国际社会一起,韩国政府将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能源供应将从煤炭转向可再生能源,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