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已超过26.7%,逐渐逼近理论极限,而效率快速发展离不开表界面的缺陷钝化特别是低维钙钛矿钝化。在2D钙钛矿钝化过程中,阳离子在热的作用下易迁移渗透到3D钙钛矿内部甚至转化为1D相,导致器件不稳定。目前,使用大体积阳离子形成低维钙钛矿钝化层的背后机制以及不同维度钙钛矿之间的转...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已超过26.7%,逐渐逼近理论极限,而效率快速发展离不开表界面的缺陷钝化特别是低维钙钛矿钝化。在2D钙钛矿钝化过程中,阳离子在热的作用下易迁移渗透到3D钙钛矿内部甚至转化为1D相,导致器件不稳定。目前,使用大体积阳离子形成低维钙钛矿钝化层的背后机制以及不同维度钙钛矿之间的转...
由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牵头的国际科研小组开发出一种倒置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电池顶部和底部界面上加入了低维钙钛矿层。倒置型钙钛矿电池的器件结构被称为"p-i-n",空穴选择性触点p位于本征钙钛矿层i的底部,电子传输层n位于顶部。传统的卤化物钙钛矿电池具有相同结构,却采用相反...
导语从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被大家广泛认知并在工作生活中迅速普及应用,到2023年一整年的大模型热潮,在科技巨浪奔逐下,大模型技术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迅速崛起并引领着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将科技的边界不断拓展。这标志一个新的时代到来——大模型驱动社会全域发展。此类现象,在人类发展...
研究人员通过开发一种利用侧链工程改善分子相互作用的方法,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这种方法无需使用有毒的卤化加工溶剂,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该项研究强调了基于低聚乙二醇(OEG)侧链的优势,标志着向更环保、更高效、更适合可穿戴设备的太阳能电池迈出了关键一步。聚合...
1、Nature: 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效率32.5%!铟耗量减少80%!近日,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Stefaan De Wolf研究团队通过使用超薄非晶态铟锌氧化物(IZO)作为连接透明导电氧化物(TCO)来解决在纹理硅底层电池上实现能量均匀的自组装单分子层(SAM)覆盖的挑战。他们还通过薄的IZO后电极和改进的前接触堆...
材料的晶体质量、纯度与材料的制备方法密切相关。近年来,得益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质,原料成本低廉,可溶液加工等特点,其光电器件研究进展迅猛。然而,钙钛矿合成反应迅速,组分易迁移扩散,且常常伴随溶剂参与的中间相及其他杂相(如δ相)的生成。这导致薄膜中存在多尺度缺陷,尤其是原子...
在钝化剂中引入氟基团对于增强钙钛矿薄膜的缺陷钝化效果起着重要作用,这通常归因于F与缺陷态的直接相互作用。然而,忽略了负电性F与同一分子中富电子钝化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可能影响钝化效果。鉴于此,2023年9月21日青岛科技大学蒋晓庆&周忠敏&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郭 鑫&中科院青岛生物能...
最近,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生物过程技术研究所(QIBEBT)的研究人员对三元有机太阳能电池(TOSC)的材料进行了改良,使其达到了与传统太阳能电池类似的效率。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杂志上。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OSC)是一种利用有机材料(通常是小分子或聚合物)将太阳光转化...
第一作者: Wu Nan通讯作者: 赵奎通讯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亮点: 1. 使用氟-N,N,N',N'-四甲基甲脒六氟磷酸盐(F-(CH3)4CN2PF6,缩写为TFFH)的加成方法来稳定前驱体溶液并同时改善结晶动力学2. F-(CH3)4CN2阳离子通过抑制I−的氧化并同时将新生成的I0还原为I−来稳定前体溶液。PF6−阴离子与Pb...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本征柔性、质轻、半透明等特点,在便携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节能玻璃及高效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同于硅基等无机光伏电池,OSC的给受体异质结界面问题更为复杂,因而调控活性层本体异质结的微观形态对改善激子/电荷行为及光伏效率至关重要。同时,活性层溶液法制备...
近日,美国能源部(DOE)科学办公室宣布未来4年向能源攻关研究中心(EERC)投入2亿美元,旨在强化清洁能源技术基础研究以加速"能源攻关计划"(Energy Earthshots)的突破。迄今为止,DOE已经启动了6个技术领域的能源攻关计划,包括: 氢能、长时储能、负碳技术、增强型地热系统、浮动式海上风能、工业供热。此次...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共计21个章节,完整的阐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与相关理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规划公布了完整的115项"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这对于近几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与可再生能源相关...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四五"发展规划》,共计21个章节,完整的阐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与相关理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规划公布了完整的115项"十四五"优先发展领域,这对于近几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与可再生能源相关...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教授团队与武晓君教授团队、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陈琪研究员、蔺洪振研究员团队合作,通过实验测试和理论计算的相互映证,揭示钙钛矿/高分子界面多种模式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与深能级缺陷钝化的对应关系,为大幅提高器件效率以及进一步开发广谱类钝化策略提供重要参考。近年...
美国能源部(DOE)宣布向研究人员提供1400万美元资金,用于研究太阳能基础设施与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的互动。这些项目是美国能源部近1亿美元可再生能源研究组合的一部分,这一投资组合为具有成本效益的创新解决方案提供资金,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可再生能源技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尽可能提升环境效益。为了应对...
过去20年里,在分析光伏产业时,笔者不断回归的关键主题是技术领先、通过价值链进行批量化生产以及持续保持吸引力的商业命题之间的相互作用。事实证明,在这个问题上过于聪明并不见得就好。一年内有意义的事情在18个月后可能完全就是错的。有时在光伏行业,现实确实违背了逻辑!相反,最好对这三个问题中的...
莱斯大学的工程团队近日开发了一种新型二维涂层的过氧化物化合物,不仅能够在严苛环境下经受更长时间的磨损,更能将光伏效率提高 18%,而且对环保也非常友好。目前光伏市场的优化通常在个位数,因此 18% 的提升是非常可观、惊人的。该团队成员 Aditya Mohite 表示: "在过去 10 年里,过氧化物的效率已经从...
氢促会获悉,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电力和氢能供应链基础设施的协同优化,有利于减排和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都在增加对氢能研发的投资,越来越认识到氢在实现全球能源系统脱碳目标方面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由于氢质轻、能量密度高、可储存,并且在使用时不会直接产生二氧...
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分子间的π-π堆积距离以及堆积方式对于分子的载流子迁移率有着决定性影响,进而影响着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分子内非共价相互作用(如S…O、Se…O)以及分子的偶极矩对受体材料分子的平面性、结晶性以及分子间π-π堆积等具有重要影响。最近,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结构...
近年来,有机光电材料和器件工艺不断创新,推动了有机太阳能电池事业的发展。然而,关于活性层内部复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知之甚少。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对调控活性层微结构和激子、电荷行为至关重要。A-D-A型小分子受体(SMA)因其独特的推拉电子结构而具有较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效应、易于调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