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光伏企业Maxeon(纳斯达克代码:MAXN)近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显示,受美国市场进口禁令持续影响,公司业绩遭遇显著下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其组件出货量仅153MW,较去年同期的1014MW骤降85%;营收同步大幅缩水3.326亿美元,仅390万美元,同比降幅达89.5%。
美国市场“卡脖子”,业务连续一年受冲击
Maxeon的困境源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禁令。自2024年7月起,该机构以涉嫌违反《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UFLPA)为由,禁止Maxeon太阳能组件进入美国市场。公司CEO George Guo在声明中直言,这一“毫无根据的决定”已对业务造成超过一年的严重影响,公司已于今年7月15日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美方行为“越权且缺乏正当程序”。
除美国市场禁令外,全球分布式发电市场需求放缓、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公司2025年3月完成的“全球其他地区”分布式发电业务剥离,也共同加剧了业绩下滑。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还能通过向SunPower等大客户销售获得稳定收入(其中对SunPower销售额占比8.4%),而今年上半年仅依赖单一大客户支撑(贡献超10%收入),客户结构明显恶化。
成本与战略调整:从库存减记到资产重组
业绩下滑直接反映在成本端:上半年营收成本降至539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943亿美元减少3.405亿美元,主要因出货量锐减及库存减记。为应对困境,公司正推进一系列重组措施。
公司CFO透露,公司正与控股股东TZE协商减少未偿债务,同时探索非美国资产的“货币化”机会,包括战略合作与选择性剥离资产。这些举措旨在增强流动性和资产负债表实力,同时保证运营不中断。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近期颁布的《大而美法案》(OBBBA)包含太阳能行业相关条款,Maxeon正评估该法案对业务的潜在影响,并酝酿战略调整以适应新政策环境。不过公司明确表示,由于重组进程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将推迟提供财务指引,且暂不举行业绩说明会。
中国市场启示:海外扩张需警惕政策风险
对于中国太阳能企业而言,Maxeon的遭遇具有一定警示意义。近年来,美国等市场针对太阳能产品的贸易限制措施频出,如何平衡本地化生产与合规经营、分散市场风险,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课题。目前,Maxeon的应对策略仍聚焦于法律诉讼和政策适应,但其业绩数据已凸显出单一市场依赖的脆弱性——2024年上半年其1014MW出货量中,美国市场占比曾是重要支柱,而禁令直接导致今年出货量“腰斩再腰斩”。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太阳能企业竞争已从技术、成本延伸至政策适应能力。Maxeon的案例也印证了,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企业需构建更灵活的供应链体系和多元市场布局,才能抵御地缘政治带来的冲击。